联合利华股市,联合利华a股
本篇文章给各位分享联合利华股市,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录:
- 1、A股热点,国际板推出,受益股有哪些
- 2、巴菲特专访:如果看好经济发展,就不要犹豫入场时机
- 3、如何挑选优质股票?
- 4、国际板概念股有哪些?国际板概念股一览(名单)
- 5、经济衰退怎么办?买这三只股票就对了
- 6、关于宝洁和联合利华证券,股票,在线等!!悬赏100分!急!!
A股热点,国际板推出,受益股有哪些
国际板开闸在即 哪些股票受益?决策层正推进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这些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瑞银证券(主力追踪)曾发布报告,列出三类可能在A股上市的"外企候选人名单":第一类是在内地有不少业务的外国公司;第二类是香港蓝筹股;第三类则是香港红筹股。
国际板破土在即:汇丰控股启动A股上市准备工作
在境内企业IPO(新股首次公开发行)加速之际,境外企业登陆A股(国际板)的开闸步伐也陡然提速。昨日晚间,汇丰控股(0005.HK)内部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早报记者,汇丰控股目前已经敲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600030),为其A股上市提供服务。
"集团整体业务上市"
关于集资规模、上市时间,汇丰亚太区主席郑海泉周二在接受香港当地电台采访时说,有关赴上海上市一事,仍在与内地部门密切沟通,目前进展不错,何时落实由内地决定,而集资金额有待宣布。
而汇丰控股主席葛霖此前的说法是,汇丰控股此次A股上市将选择集团整体业务上市的方式,而非分拆内地业务上市。
另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汇丰控股有意明年在A股上市,筹资额在30亿-50亿美元,"有关汇丰控股A股IPO准备工作的启动会议,定于周二晚些时候召开。"
另有消息称,汇丰将A股上市时间定在明年下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报道属实,汇丰控股计划中的A股发行规模远低于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实施的182亿美元配股。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某知情人士称,汇丰控股通过配股筹集了大量现金,发行A股只是一种象征性举措,其背后并不存在实质性的资金需求。
"汇丰到上海上市,有助加强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对国家、集团和内地企业都是好事。"郑海泉昨日说。
可见的是,"国际板"已被明确列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
同样是回应国际板问题,汇丰控股亚太区行政总裁霍嘉治昨日指出,中国是该公司实现增长的最大关键,在未来25-50年内都将是该公司的投资重点。
众外企观望国际板
有意A股上市融资的并非只有汇丰控股一家。
除汇丰外,还有不少境外公司对A股上市"情有独钟"。东亚败凳银行常务副行长林志民一个月之前就曾表示:"有意成为首家在内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资银行。"
但由于目前关于外资察悄旅公司在A股上市的细则仍未推出,更多公司措辞谨慎。包括恒生银行、渣打中国在内的几家外资企业相关人士昨日均维持原有口径:考虑A股上市,但仍需等待政策明确后以做决定。
渣打银行的一位内部员工告诉早报记者,该公司对A股上市其实并无太多动作,短期内并不太可能登陆A股。
至于此前一度引起市场遐想运闷的"金股"--可口可乐,该公司相关人士态度更是谨慎,其对传言不予置评。(东方早报)
传汇控A股IPO启动
8月4日,有市场消息称,汇丰控股(0005.HK)A股上市时间表初定为明年下半年,并称汇控已委任中金及中信证券为内地上市账簿管理人。
外电引述汇控新闻发言人David Hall融资,该集团的确已为在上海上市委任顾问,但并未透露顾问名单。消息称,汇控是在两周前委任中金与中信证券的,前期准备的首次会议将于下周召开,预计明年上市,集资额在30亿至50亿美元。
“汇控A股上市计划正在按程序进行,仍待监管部门批准。”汇控集团主席葛霖在3日的中报记者会上称。
4日,汇控若香港新闻发言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对上述消息作评价,仅表示上市计划仍在等待监管机构的审批。
“汇控选择明年内地上市,最好在明年上半年。从目前A股的流动性与资金量来看,汇控在A股上市没有任何问题,明年上半年,随着私营部门开始参与投资,市场的积极性会更高,信心会更好。”瑞银执行董事唐志刚4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唐志刚说,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很明显,明年情况会更好,经济将有更强劲的增长,基本面更稳固,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会比较理想,再加上流动性充裕,政府也支持一些公司直接到股市融资,而不仅仅依靠银行贷款,减轻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明年的股市会比今年更牛。
“但明年下半年如果通胀来了,将对股市造成较大影响,情况就很难说了,因此明年上半年一定是很好的机会。虽然A股市场目前看有些被高估,但这也进一步证明市场需要一些大的IPO吸纳资金。现在在内地IPO的公司都很受追捧,像汇控这样的公司,明年上市也一定非常受追捧。”唐志刚告诉本报。
唐志刚说,30亿至50亿美元的融资额相对于A股的资金量来说,很难对市场信心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市场因汇控IPO而下跌的可能性基本没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宝)
三类外企"候选"国际板
决策层正推进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这些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
市场此前猜测国际板有两种方式最可能实施,第一种直接在A股市场IPO(首次公开招股);第二种是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后者是指境外上市公司拿出部分已发行上市的股票,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CDR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与普通股票一样,可供境内投资者买卖。
此前,媒体报道的部分有意愿赴A股上市的境外公司包括汇丰控股、恒生银行、纽交所、路透社、大众汽车、奔驰、可口可乐、西门子、东亚银行等。
瑞银证券(主力追踪)曾发布报告,列出三类可能在A股上市的"外企候选人名单":
第一类是在内地有不少业务的外国公司,这些公司不单将内地作为其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甚至以中国为主要市场,对人民币有很大需求。此类"候选人"包括从事零售业的宝洁、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家乐福、沃尔玛,以及从事制造业的西门子、大众汽车、通用电器、IBM等。
第二类是香港蓝筹股,包括汇丰控股、东亚银行、长江实业、富士康、九龙仓等。这类公司已在内地有很多投资,对人民币同样有着很大需求。
第三类则是香港红筹股,瑞银预期,作为行业龙头的红筹公司,将是首批可于A股上市的"外资",包括中移动、中海油、联想集团、华润创业等。
所谓香港红筹股,是指在境外注册、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香港蓝筹股,则是指业绩优秀的香港本地上市企业。
国际板推出只待"发令枪"募资初期或只能投向境内
深圳创业板破土在即,上海国际板的推出也于近日出现加速之势。
一位长期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国际板的专家昨日透露,证监会将会同其他部门为上交所的国际板制定专属的上市规则或指导意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国际板公司如要将募集资金拿到境外使用、该如何结算的问题。"
该专家称,国际板的推出在几年前就已克服了所有技术问题,"法规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是看监管层决心。从目前来看,有了显著进展。在实体经济搞跨境贸易结算之际,再在虚拟经济方面搞国际板,将加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发行方式:倾向IPO
各方人士昨日均向早报记者指出,上交所酝酿的"国际板"将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发行方式目前来看更倾向于直接发行A股(即首次公开招股,或说IPO)。
"预计推出初期,国际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币将用于该企业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上述专家指出,这样就不会涉及货币兑换的问题,且境外公司在境内的业务拓展也能得以规避外汇风险。
是开设一个独立的"国际板"还是并入A股交易?一业内人士称"这不是大问题":"无论是独立设板还是并入主板,国际板公司的大部分交易准则都会和A股主板公司相一致。"
对国际板的估值问题,上述专家认为,将会参照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估值。
"大家不用担心A股的高估值重心会被国际板拉低,只要是国内投资者购买,不论这些境外公司在哪个板块上市,其发行价格都有可能被推高。"一外资投行人士认为,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境外公司在哪个"摊位"卖股票,而是谁来买他们的股票。
"和B股不冲突"
至于B股市场的存在是否会和国际板冲突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鲁桂华认为,两者完全可以独立并存,"B股设立之初是因为我们需要美元,而现在我们购买他们的股票,给他们美元(注:境外企业通过A股上市筹集人民币后,如最终将该笔资金拿到境外,涉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的问题),这显然是两个问题。何况A、B股的合并是必然趋势。"
可查资料显示,无论是从总市值还是股票交易量来考量,上交所均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交易所之一,全面推进国际化的条件已逐步成熟
巴菲特专访:如果看好经济发展,就不要犹豫入场时机
巴菲特专访:如果看好经济发展,就不要犹豫入场时机
现在不像互联网浪潮期间,现在已经走过了各种峰值,我写过几次,当我认为已经快到顶点的时候,而现在不是的。
巴菲特于2017年2月27日接受CNBC采访
CNBC:上周六公布的《致股东的信》中,您开篇依旧在说"美国活力团宴",能给我们讲讲原因吗?为什么对美国的信心这么高?
巴菲特:对美国前景的乐观判断,是我一生投资的最大主题。从我11岁买入第一只股票开始,这个主题就压倒一切。
我们在经济上有过波折,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在1942年春天,我们也经历过战争。但是无论情况多么糟糕,我们总是会重新站起来。大家想想看,在过去240年里都发生了尺或册什么?这个国家起步时一无所有,但在不到我岁数三倍的时间里,就成长为世界强国。你知道,人类文明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但生活水平几乎没有进步。然后美国展示了一条道路,而且这条路现在依旧充满活力。
CNBC:什么样的消息你觉得有用?比如,很多人会说"我入场太晚了,道指已到2万点,我错过了机会,现在只能等回调。"你对这类人有什么建议?
巴菲特:他们不知道入场时机,我也不知道。如果这是一场伴随余生的游戏,你最好早些入场。那些为了等待自以为是的正确时点而徘徊不前的人,是非常错误的。我从未见过任何人能连续把握入场时机。比如你打算买一个农场,预计在10年、20年后大幅升值,那现在就该采取行动,除非农场主开价太过荒谬。
实际上,投资股票最好的方法是随着时间推移持续买进。你可以建立多元化投资,将风险分散到你所拥有的众多公司。然后再逐月、逐年买进,风险就会随时间推移更加分散。如果你迟迟不进场,就犯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错误,错失了从时间跨度上分散风险的机会。就算你这次等到了好时点,下次也不一定如此好运了。
CNBC:您曾认为2008年和2009年的股票很便宜,也在其他时候提过股票被高估。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吗?
巴菲特:我们现在还没到泡沫区间。就当前而言,如果利率在7%-8%,资产价格才会显得非常高。你必须知道,利率就是估值的"重力作用"。比如在1982年,高达15%的利率几乎下拉了所有资产的价格。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能从ZF债券获得15%的收益率,干嘛还要购买收益率只有4%的农场?
但相对于利率而言,当前股票和历史估值相比其实是便宜的。不过依旧要小心风险--最近利率上涨较多,可能使股价下跌。但我要说,如果十年前金融危机爆发前,你"非常明智地"什么都没买,十年后你肯定会后悔。
CNBC:大家还在关注经济民族主义(economicnationalism),我们如何陵宏保持美国的活力?是靠宪法和政客吗?这群家伙真的足够聪明?还是要依靠所有美国人?
巴菲特:如果回到1790年,美国大约有400万人口,其中还有70万人是奴隶,当时全球人口9个亿。可是,为什么我们这0.5%的人口,做成了那些99.5%的人没做成的事情?我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的组合……虽然每个因素都不完美,但市场体系是绝对必要的。移民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让那些雄心勃勃和真正想要新生活的人选择了美国。但我会说,市场体系是促成这些的压倒性因素。
CNBC:常常听到权威人士或者其他人说,"现在美国正面临巨大风险,无论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是现在的制度体系,都在受到威胁",你怎么看?
巴菲特:在我的一生中,这类话就没停止过。在1942年我才11岁的时候,那时道指还只有100点左右。然后我们输了太平洋战争,不久之后又是珍珠港事件……毫无疑问,时间最终证明我们取得了胜利。
人们常说,"好吧,事情现在还难以预测,让我们等到尘埃落定,让我们等到更好的投资时机。"总有一个理由让你等待,我在一生中听到无数这样的理由。我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可以用一般的思考方式,预测20年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买入10年期美债,那你的收入几乎无法增长。买股票是个好主意,当然这不意味着股市明天不会下跌20%,毕竟1987年10月19日时就曾一天暴跌22%,明天可以发生任何事情。
现在人们谈论道指20000点是不是太高,要知道在1929年前后,道指200点也被认为太高。我的意思是,道指在你有生之年可能会接近10万点,这不需要任何奇迹,只要美国系统继续发挥活力。
CNBC:你此前说过,大选以来已经花费120亿美元买进股票。现在还在继续买入吗?
巴菲特:我们此前分两组买进股票,如果加在一起可能有140亿美元。其实买入操作在大选前夕就开始了,一共可能有200亿美元。当时也是想买够200亿就收手。
CNBC:只是看到有自己想买的个股,就下手了吗?
巴菲特:我坚决只专注个股,这和美联储决议无关,和大选结果也无关。如果这两件事有不同寻常的影响,也应该体现在利率上。结果利率并未改变多少,说明事件影响不大。而且我这200亿美元投资的也不是股票,而是商业,是一门生意。
CNBC:什么是生意?就是买入苹果和航空公司?
巴菲特:这是个很好的猜测。我们现在已经不买苹果了--现在的价格不适合我再买。
CNBC:嘿,看看您的手机,这不是苹果
巴菲特:我想说的是,苹果虽然涉及非常多的科技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依旧是个消费品公司。
在1960年左右,PhilFisher写过一本投资著作,名字叫《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Profits),我建议投资者都该读读这本书,从Fisher那里我了解到了"聊天法"(scuttlebutt)的价值:走出去,和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们交谈,彻底弄清楚一个行业或者一家公司实际上是如何经营运作的。
当我陪曾孙女去DQ买冰激凌时,有时她会带上朋友。他们几乎人手一部iPhone,我问他们这部手机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他们的生活是否离不开它。可这些人都拿着苹果,几乎没空和我说话,除非我请他们吃冰激凌。我意识到苹果有非常高的客户粘性,本身产品也具有极高使用价值(虽然我自己不用)。
再看未来苹果的盈利能力,我认为库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的资本配置非常聪明。我不清楚苹果研究实验室里面有些什么,但我知道他们的客户心里想什么,因为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与他们交流。
CNBC:苹果的最新财报比人们预期的要好,股价也上涨了。
巴菲特:是啊,股价跳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再买的原因。其实这些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告诉你他们预计的销售和毛利,这些数据已经相当准确了。所以我不认为四季度的财报是个大惊喜,但苹果公司的确有着非凡的事业。
CNBC:让我们来谈谈另一件事。就是您在去年也买了很多航空公司股票。我们发现,至少在去年年底,您在一些公司的持股已经占到7%-8.5%,对此有什么说法吗?
巴菲特:这些此前已经澄清过了。我办公室的"一个家伙"(指 TedWeschler)此前在一群航空公司身上下注,只是因为他"想要把钱用来投资",最后只留下了美国航空。我自己投了另外三家航空公司:达美、西南、联合大陆航空。
你提到的有些公司的仓位我们已经接近10%。一般说来,我不想任何股票持仓超过10%,这会使我们交易更加复杂。只有偶尔作出非常大的决定时,才会超过10%。
CNBC:为什么持仓超过10%会变得复杂?
巴菲特:因为一旦超过10%,就会触发短期证券交易限制规定(short swingrule)。如果你在六个月内交易这些股票,利润就要交给公司。无论你先买后卖,还是先卖后买,他们能获得最低的购买价格和最高的卖出价格,这些规则已经写得明白。加上你作为大股东必须提前公告自己的行动,都会使事情复杂化。
现在,我们富国银行持股就超过10%,不过这些都是因为银行自己回购股份,并不是我们买进股票。
CNBC:你曾说过,在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之前,如果有个资本家击落它的话,那么全球各地的投资者也许会有更好的投资局面。但现在为什么要投资航空股?
巴菲特:你可以上网查查,在过去30年里,我觉得有将近100家航空公司破产。所以航空业经历了一个坏的世纪。互联网公司也一样,他们失败的远不止100家,然后才有了现在估值如此高的行业龙头。
航空业投资是个非常艰难的任务,一方面座位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另一方面是巨大的固定成本。比如,你每个航班多带一个人,这个人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你如果把最后一个座位卖的太便宜,前面座位的买家肯定不愿意,最后大家都等着抢最后放出的便宜座位。
CNBC:在一周前,我们第一次听说了卡夫收购联合利华的消息,但是周五的时候一条新闻推翻了此前的消息,卡夫宣布撤回收购联合利华要约。请问,发生了什么?
巴菲特:Alex Behring卡夫的CEO,3G资本的Jorge Paulo和我同意向联合利华发出友好的要约。大概四周前AlexBehring去伦敦会见了联合利华的CEO,他们进行了友好协商,但是对方没有给出确定答复。实际上,伯克希尔的GregAbel20年前就认识这个CEO了,他的`履历很漂亮,我们觉得很好。当AlexBehring回来的时候,他跟我们说:"他没有被撵出来。我们要继续吗?"所以我们大概两周后又去见了AlexBehring,他有一封信,这是一个交易纲要,他认为,如果他得到一个中性的回复,他就给出纲要,如果是消极回复,他就回来。结果,他去了之后得到了中性的回复,他给出了那封信。现在我想起了一个老故事,关于外交官和女人的,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CNBC:没有。
巴菲特:如果一个外交官说"YES"他意思是可能。如果他说"可能"意味着真实意思是"NO",如果一个外交官说"NO"那他就不是一个真的外交官。如果一个女人说"NO"那么意思是可能,如果一个女人说可能,她意思是"YES",如果她说"YES"那么她不是女人。这是人们总结的。所以说,AlexBehring得到了一个"可能",但不知道是外交官还是女人口中的"可能"。
我自己做收购不是这样的,我就进去然后说,"如果让我给报价,那么我就做一个,如果你不让我做报价,我就不做。"我会把这个交给董事会,你和不同种类的人打交道。这些人是不同的文化,他们比别人更有礼貌,等等。所以Alex把这个当成了"也许",并将协议给了联合利华。很显然,联合利华不想要这个协议,过了几天,消息泄露了。星期六我接到电话,"这个协议价格不受欢迎。"我认为,如果不受欢迎,那么就不会有这个协议。在可能的阶段就要提出来。
CNBC:从来没有打算做敌意收购?
巴菲特:没有。另一方面,可以这样解释。而且,你知道,我不能争辩。如果人们说,"我们不喜欢的价格,"这通常是一个可能。我的意思是--
CNBC:是这样说的吗?
巴菲特:这是第一次说,并不是第二次。因为他们--当周六,联合利华的代表给我打电话时,我对他说:"如果你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友好的收购,请不要担心,就没有这个收购。如果只是简单的处在谈判阶段,这是人们经常这么做的,他们经常把谈判拿到董事会上去。钱不够等等。我不是自己谈判,3G资本的人做这件事。一旦我们都认为这次收购被认为是敌意的话,我们不会继续。" 我想联合利华的人已经明白了这件事。我们不做敌意收购。
CNBC:收购联合利华告一段落,下一步有其他目标吗?
巴菲特:没有目标,坦率地说,这一领域的定价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必须是友好交易,这很难。
CNBC:有观众提问:你说过"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你觉得现在有很多人在裸泳吗?"
巴菲特:现在不像互联网浪潮期间,现在已经走过了各种峰值,我写过几次,当我认为已经快到顶点的时候,而现在不是的。现在如果利率大幅上升,那么估值很快下降。但是我现在没有看到那些上世纪60年代或者互联网繁荣时代的情况。我没有看到很多错误的事情,或者建立在会计技巧上的事情。
CNBC: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说的这一切是基于你认为利率不能快速上升的判断?
巴菲特:是的,低利率推高股票,十年期债券按40倍市盈率在出售,它不会增长了。如果你可以买高收益的股票或者有温和增长前景的产品,你就不会买收益率较低的十年期债券和20年期债券了。我说过在2008年保留现金的人是傻子,如果从现在起一年多时间里债券收益率继续上涨,股票收益会更低。
CNBC:你认为美联储3月份会加息吗?
巴菲特: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要考虑日本和欧洲,特别是欧洲,要考虑利差问题。如果美国利率是8%,而欧洲是1%,你想想看。所以欧洲是一个关键因素。利差要扩大,美元变得更强,有损害出口。利率提升影响广泛,在经济学中做一件事情,要想到很多的后果。如果我是美联储,我就会问,加息会怎样?利差扩大会怎样?
CNBC:观众提问:"你对国债怎么看?尤其是50年、100年债券?"
巴菲特:如果像过去5、6年一样的利率水平,我认为买长期债券是非常愚蠢的。我不会买50年的债券,利率水平不会一成不变。在伯克希尔,我们有800多亿美元短期债券,我买债券也只会买短期的。
;
如何挑选优质股票?
面对上千只股票?到底该用什么标准去筛选呢?那些是优质股票呢?选什么样的公司呢?有人采访美国著名的房地产大亨特朗普,问:“你经营房地产的诀窍是什么?”特朗普说:“好地段,好地段,好地段。”那么老百姓买股票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我想,那也是三句话:“好企业,好企业,察绝好企业!”
买股票先选好企业,再选小盘的、选有庄的、选资产重组的等等,这样基本就能选到优质股票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好企业?
2001年到现在,很多好企业的股票已经翻了三四倍了。那么现在从一千多点涨到五、六千点了,很多企业还是没涨,为什么?要破产了,能涨吗?所以,要选就要选确定性高的,能够不断给股东回报的,不断赢利的,持续发展的企业。
选龙头好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根本就没见到,这个企业的股票最好不要染指。为什么?买一个股票不了解它,它突然跌了两个跌停板怎么办?一般人只有割肉跑,因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个企业你了解,到市场上看得到这个企业的产品,你就会认为企业股价跌一点非常正常,这就是确定性。
炒股如果不抓住最优秀的企业,在2020年的时候,无论是5000点还是20000点,你照样会赔钱。优势的企业是因为管理优秀、品牌优秀、领导人能干才不断地向前发展,
英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基金经理叫陶布,他说,自己投资非常简单,把英国可以做到世界上最好的那些企业一网打尽就行了,英国哪些企业是做到世界最好的呢?第一,三五香烟;第二,苏格兰威士忌;第三,联合利华;第四,希思罗机场;第五,保诚保险公司。陶布说:“我的投资组合非常简单,就是把这些东西变成一个投资组合。效果相当好,25年翻了54倍!为什么?因为这些好企业越来越长大,拥有他们的股票就能随之获利。”
选垄断稀缺企业
而另一种优质股票就是垄断稀缺企业的股票。现在很多投资者投资时,愿意受别人鼓动。比如,人家说这个企业是茅台第二,茅台涨多高它也能涨多高;说那个企业是第二个招商银行,买它比招商银行好,因为招商银行价格太高,它低,潜力非常大;这个企业是第二个五粮液,这个企业是第二个……很多投资者就愿意贪这个便宜,就去买第二个“茅台”、第二个“工商银行”、买第二个“苏宁电器”,这都是些概念,好的永远是稀缺的,而且这些好的都是垄断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长期持有问题不大,而且管理的风险也不太大。其次,选那些品牌卓著的,比如可口可乐,再比如同仁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阿胶,这些品牌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了,再存在个二三十年也不用担心,这些品牌有很大溢价,而企业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龙头企业,那么是不是每个行业都值得同样关注呢?不是。要选优势行业。什么叫优势行业?就是歼没芦要做精而不要做得太广泛。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李嘉诚身价才几千万,而包玉刚是世界船王,身价更高,一个油轮等于岸上好几栋大楼呢,但现在谁有钱?李嘉诚,他已经是华人首富了。为什么?看看李嘉诚的资产配置就知道了,当包玉刚是船王的时候,李嘉诚就在买码头,所以李嘉诚现在旗下不管是长江实业、和记黄浦,主要的投资就是码头、货柜码头、高速公路、电力、机场、商业零售,还有香港的电讯、欧洲的电讯,他买这样的收费口行业,才使得他的资产往上走。对于老百姓而言,就买收费口行业、稳健的行业最适合。
除了“收费口”行业之外,还有哪些行业也值得留意呢?中国品牌的白酒氏带、医药、旅游区、铁路、公路、机场这些东西,别人复制不出来的这些东西也是应该重点关注的。
选快速成长企业
再一点,选能长大的行业。什么行业能不断长大?选全球商业周刊的企业前五十家,就知道选什么行业了。第一是金融,金融里边有证券保险银行,有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哈撒威保险、美林高盛证券;第二是科技,有微软、有思科、有戴尔、英特尔;第三个是消费品,有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万宝路;第四个是医药行业,有辉瑞制药、有默克制药、有葛兰素史克;第五个是沃尔玛、家乐福、家得宝这样的商业巨头;第六个是壳牌石油、美孚石油这样大的能源巨头;第七是通用电器、丰田汽车。这些说明了什么行业能长大,什么行业长不大,挤不到前五十。
国际板概念股有哪些?国际板概念股一览(名单)
这些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国际板概念股正在成为继创业板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又一个大市场。具有国际板概念的品种:一是外资铅租岁控股公司,因为比价效应、并型冲购题材、借壳、外资控股股权转让等实质题材刺激明显。二是相关投行股,其可在推荐IPO上市过程中受益。三是B股、H股概念品种,昨日市场崛起的主要是外资控股公司类。 国际板概念股 国际板概念 国际板概念股 国际板相关上市公司 在关于国际板相关的讯息中,市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将来到底有哪些企业会登陆国际板。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总监石晓成曾表示,国际国际板概念,国际板概念股,国际板概念股票板的交易规则将参照国际通行的一些做法,对想要挂牌的公司设置一定的门槛,"比如会对公司的资产规模、在行业领域中的竞争地位等,做出一些规定。 " 此前,瑞银证券曾发布报告,列出三类可能在A股上市的"外企候选人名单".第一类是在内地有不少业务的外国公司,包括从事零售业的宝洁、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家乐福、沃尔玛,以及从事制造业的西门子、奔驰、大众汽车、通用电器、IBM等。第国际板概念,国际板概念股,国际板概念股票二类是绩优的香港本地上市企业,即香港蓝筹股,包括汇丰控股、东亚银行等。第三类则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即香港红筹股,包括中移动、中海油、联想集团、华润创业等。 国际板概念股全线崛起,印尼三林集团旗下的万业企业(600641)率先崛起,快速拔高封于涨停。香港联美集团旗下的联美控股(600167) 、睦特殊金属工业株国际板概念,国际板概念股,国际板概念股票式会旗下的东睦股份(600114) 、豪盛(香港)有限公司旗下的多伦股份(600696)、香港绿庭有限公司旗下的大江股份(600695)相继封涨停,深市中、台湾成霖企业公司旗下的成霖股份 、香港万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陕西金叶(000812)、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国商、拉法基中国海外投资控股槐睁公司旗下的四川双马(000935)相继攻击涨停,沿海地产投资(中国际板概念,国际板概念股,国际板概念股票国)有限公司旗下的丰华股份(600615)、亚洲瓶业(香港)有限公司旗下的珠海中富(000659)、美国天胜控股旗下的襄阳轴承(000678)、台湾上海斯米克工业集团旗下的斯米克、法国SEB集团旗下的苏泊尔、新加波政府产业投资公司旗下的阳光股份(000608)、德国欧司朗公司旗下的佛山照明(000541)、香国际板概念,国际板概念股,国际板概念股票格里拉(亚洲)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国贸(600007)均有上佳的表现,连具有国际板概念的ST品种也表现十分凌厉,新加坡佳通轮胎私人有限公司旗下的S佳通(600182)封于涨停
经济衰退怎么办?买这三只股票就对了
投资者会发现,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评估,并根据经济对行业进行轮换是有益的。例如,当经济走出衰退时,通常是买入房屋建筑商和银行等早期周期性股票的好时机。在扩张期间, 科技 股往往表现良好,而在衰退期间,防御性股票往往表现最佳。
但究竟什么是防御性股票?防御性股票通常是必需消费类股票,即无论经济状况如何消费者都会购买的行业。
防守型股票一般都是买了就可以不管的公司。它们通常是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业务。这些公司也倾向于支付高额股息。虽然它们不像快速发展的公司那样炙手可热,但对于收益投资者和那些更担心承担过多风险的公司来说,它们通常都是很棒的公司。在经济衰退的环境手颤茄中,它们的业务受到的影响最小。
智通 财经 APP整理了三只分析师推荐的防御性股票。
联合利华(UN.US,UL.US):全球消费品公司
联合利华是典型的防御性股票。这家英荷联合企业是一家真正的全球公司,它的消费者遍布世界各地。如果美国陷入衰退,并不一定意味着亚洲或南美也会陷入衰退。
此外,联合利华拥有一些顶级的消费品牌,包括Aex、立顿、德芙香皂和海尔曼蛋黄酱。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品牌忠诚度也很高。联合利华经受住了卫生事件的冲击,随着人们呆在家里的时间增多,食品、冰淇淋和茶的销量上升,而个人护理支出下降。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同比仅下降了0.1%。
小贴士::联合利华在英国和荷兰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荷兰的玛格琳·尤尼(Margarine Unie)公司和英国的利弗兄弟(Lever Brothers)合并。 UN代表荷兰股票,UL代表英国股票。UN的交易价格较低,股息和收益与UL相同,为了省下每一元,建议买便宜的UN。
2. CVS 健康 (CVS.US):药品和医疗保健
CVS 健康 公司不仅仅是一家药店,它还是另一家相对不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公司的例子。卫生事件对CVS产生了积极影响,因为最大的受益者是保险部门,由毕察于人们推迟了部分非必要的就医行程,该公司本季度保险部门支付的医疗保险索赔相对减少。该公司在收益电话会议上估计,卫生事件将第二季度每股收益提高了0.70美元至0.80美元。
但不管卫生事件进展如何如何,CVS商店的客流量不会因为经济衰退而受到太大影响。人们仍然需要维生素、非处方药和贺卡。CVS目前的股价是2020年预期每股收益的9倍,股息率为3%。
3 .杜克能源(DUK.US):终极的“让投资者安心睡觉”型公司
杜克能源公司(NYSE: DUK)是一家受公众监管的公用事业公司,在美国东南部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受管制的公用事业公司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商业模式,每个州都有一个公用事业委员会,该委员会与公司协商收取多少消费者的服务费用。虽然公用事业委员会有动力尽可能地争取最低价格,但如果价格过低,他们就有可能使公用事业陷入财务困境,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这意味着公用事业公司不能为欺诈行为定价,但它将获得足够的回报。
公用事业公司通常是让投资者晚上能放心睡觉的无聊公司。杜克能源的市盈率洞大为15.9倍,股息收益率为4.8%。
关于宝洁和联合利华证券,股票,在线等!!悬赏100分!急!!
哪来的问题呀?A股里没有这两个散哪谨股票。
宝洁 (NYSE:PG)在纽约证交所上市,股票代冲基码就是PG。
联合利华在英国上市。很早就和中国有合作。
两个产品质量差不多,不过联合利华的缓宽产品便宜些。
关于联合利华股市,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