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清时期银价下跌
为什么明清时期银价下跌
古代的白银大致兴起于宋元明清各王朝时期,明朝白银的购买力只是稍微下降一点点,尚在正常范围之内。真正爆发性的下降是在清朝末年。
总体而言就是一个问题:历朝政府没有掌握白银的定价权,古代白银的主产地都不在中国,而是日本,与白人统治下的南美洲。中国完全处于世界货币与交换里被动的一方。而铜钱一直都是统治各朝政府的重要流通货币。
在明清两朝问题主要是白银流入太多导致白银供给过剩。也没有行程银本位的统一体系。如袁大头银币成为流通货币到如今也有标准价值。
清朝的问题是全世界的大流已经转入金本位了,只有清朝还在搞银本位。每年跨国资本操纵金银汇兑汇率就可以从大清头上刮下几大块肉来。
古代货币与现代的汇率
以明朝万历年间为例,据史书记载,这个时期一两白银可以购买两石普通大米,一石大米是188.8斤,就是说一两白银可以买377.6斤大米。而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一斤普通的大米以1.75元/斤计算,那么可知当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就相当于现在的660.8元。当然这是按明朝的标准计算的,如果放到大唐盛世的观贞年间就更是不得了啦,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4310元人民币!
至于银子和铜钱的汇率,除宋朝比较混乱外,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是1:1000,也就是说一两白银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
五百贯是多少银子
五百贯是十两银子
古代一贯钱是多少?不同时期中古代一贯钱是多少钱?
正常来说,宋朝的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那么,不同时期中古代一贯钱是多少钱?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一贯钱是多少?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 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古代一贯钱是多少?当时是一两银兑两贯钱。
500贯也就是500两白银。
在古代作用货币的计量单位有两,贯,枚等,一般用两或者贯作为银子计量单位,用枚作为铜钱的计量单位,在宋,明,清时期一两白银就等于一贯钱,等于一千枚铜钱,水浒传中的生辰冈也就是十万贯,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所以晃盖们会去智取,所以500贯也就是500两白银。
1贯==1两银子 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500贯=500两银子
明朝晚期之前,因为金银产量较少,流通的货币都是铜钱。按官方汇率,一枚铜钱是一文,一千文是一贯,合一两白银,500贯钱就是500两白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汇率,实际上要少很多。
10两
所以500贯钱是等于10两银子。
一贯钱一般是指1000枚铜钱,不过随朝代的不同也有变化,汉朝叫做 一“缗” ,清朝叫做 “一吊” 。一贯钱 ,就是一贯铜钱 ,1000 枚 。相当于 一两银子 。是比较大的数目,用麻绳窜起1000 枚铜钱,也很重的,大约是4·5公斤,到了清末民初,一块大洋,相当于一吊铜钱,或一两银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