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击溃英格兰央行是怎么回事
1992年击溃英格兰央行是怎么回事
1992年9月16日,星期三,下午4:00。 黑色星期三的下午越来越阴暗。英国正陷入英镑危机中,被迫退出货币汇率机制。 赢家,如索罗斯,正在发笑;输者,如梅杰和莱蒙沮丧地承认了失败。
英格兰银行参加由欧洲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发出邀请的会议官员透露:英镑将中止与货币 汇率机制的联系。 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下降了2.7% ,后在纽约交易市场以1英镑兑换2.703马克比价进 行交易,大大低于汇率机制的最低限额。
欧洲央行退出QE,为什么欧元汇率下跌
现在的美联储和欧央行量宽后的资本几乎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和相应的经济增长,相反都进入了虚拟经济造成了大量的金融资本在股市、汇市、期货市场等投机炒作。既然是投机就会出现违背常理的事儿,这很正常。
英国汇率制度演变
英国于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废除金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英国停止兑换黄金。
1925年5月13日,英国执行金块本位制。
因世界经济大危机而于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弃,英镑演化成不能兑现的纸币。
因外汇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规定英镑含金量为3.58134克。
1947年7月15日,英国宣布英镑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外汇储备迅速流失,于同年8月份又恢复外汇管制。
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英镑开始以不变的含金量为基础确定对美元的比价。和美元挂钩。
1990年10月8日,英镑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对货币体系内各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6%。
1992年9月16日,英国宣布英镑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
什么是国家破产?国家破产意味着什么
国家破产与企业破产不是同一个概念。企业破产就是一无所得,赔光光。而所谓国家破产有点像家庭里存款与存粮没有了,暂时不能吃干的喝辣的,但家庭依然存在,别人也拿不去。等秋收了,说不定又是富农一个。
国家破产,就是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资不抵债 ,相当于国家不存在了,但主权仍在。意味着国际信誉没有了,本国的货币就贬值了,随之国际贸易的中断,只能用国内自己的商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国家破产”这个概念是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来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责,既资不抵债的状况。
国际上通常的国家破产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其进口商品所必须的外汇,或是其主权债务大于其GDP,例如冰岛的主权债务为1300余亿美元,而它的年GDP仅为190余亿美元,这就是国家破产。
国家如果破产,政府负债太多,无法偿还,所有国民都会背上债务,直到有人接手,或者还清为止。最后全体国民都将活在对内和对外债务中,本国经济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借贷国如果通过此途径来控制破产国家,那么其国家将会变成附属国或者傀儡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失去独立的性质,后果十分严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