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出“印太”概念,与“亚太”有什么区别
特朗普提出“印太”概念,与“亚太”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这个“印太战略”与安倍的“钻石棱形”出自同门,是美国军方特别是太平洋司令部忽悠的结果。
当初希拉里搞“重返亚洲”以及奥巴马把它改成的“亚太再平衡”,其眼光主要是在太平洋的西岸和周边,因为奥巴马说了,他是“太平洋的总统”。
而安倍搞“地球仪外交”的时候发现,光在太平洋堵是不够的,堵不住,需要延伸到印度洋。于是他拼命跟莫迪拉关系,搞“钻石棱形”。安倍的朋友,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深得其要领,忽悠美国军方设计了这么一个“印太战略”。
特朗普原本是想搞孤立主义,两耳不闻窗外事砌高墙搞经济,现在要是被那个混血忽悠搞这个“印太战略”,不仅“亚太再平衡”退不掉,还要让另一条腿陷入到印度洋里,没准到头来竹篮子打水啥都捞不着。
看样子明后天需要给他上上课了。
“印太“的要义在于强调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战略关系,并试图通过这两个战略区域的合作伙伴协调行动,以实现战略目标。这一战略概念能否产生效果,前提之一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确存在这样的战略关联,而不是仅仅出于吸引合作对象参与的目的炮制出的一套说辞。
换句话说,印度洋和太平洋战略格局之间的关联是想象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在一边的战略动作会否影响另一边的结果?印度洋的蝴蝶扇动翅膀会不会造成太平洋的海啸?这是前提性的问题,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预测”印太“的前景意义并不大。
而现在看,这两个区域的战略格局还是各自独立的,并且缺乏成为一个整体的物质基础。
确实现在相较于亚太,“印太”被频繁提起。许多国际问题的专家学者对多次提醒要注意“印太”这一提法。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在特朗普访华前曾经说过,此次特朗普出访亚洲,一大目标就是推广自由开放的印太区域。特朗普不负所望,在与安倍见面的时候表示要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虽然说特朗普对外政策多是反应式的,但感觉“印太”政策正在慢慢成形。
“印太”就是“亚太”再加上一个印度,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调整。对于美国来说,这个政策主要的对象依旧是中国,是对现在亚太情况的“恰当的”应对。
“亚太”是用日本、菲律宾等来牵制中国,但由于日本在安全上瘸了条腿,菲律宾现在又“背叛”美国,面对日渐强大的中国,这两个国家已经难以依靠。
于是美国注意到了印度。印度现在国力日益强大,莫迪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领导人,再加上一边中印关系确实…….没那么好,莫迪还一直给特朗普递橄榄枝。印度自然而然就成为美国压制中国的一颗重要棋子。
当然,虽然印度现在和中国发展还是有差距,但确实亚洲最有潜力和中国PK的国家。印度有广阔的土地、有便宜的劳动力,现在莫迪正在加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没准真能步中国后尘,来个印度崛起。到那时候,只要中国不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中印之间会再来一次现在中美之间的情况。
东亚国家用的货币单位
亚洲各国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都渴望维持汇率的稳定。而且,区域内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不断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势头迅速发展。现在区域内大部分国家重视货币与美元的联动,随着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将亚洲国家的货币浮动幅度控制在小范围内。
2006年初,亚洲开发银行宣布,将以中日韩和东盟国家等15种货币加权平均为基础,于6月推出“亚洲货币单位”。此后5月,10 3财长会议在印度通过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集体决策机制的《主要原则》,规定所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签约国在任何一方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同时并及时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从而使10 3财金合作由松散的双边互换向多边机制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会议还决定在清迈倡议框架下成立专家组及经济金融监测技术工作组,并同意在学术层面开展对创建亚洲区域货币单位的研究。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