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货币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实施何种汇率制度
2010年6月货币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实施何种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
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当前我国进出口渐趋平衡,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显著下降,今年以来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2015年汇改主要内容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包括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力度等多项内容的改革。此次汇改被认为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史称8.11汇改。
此次汇改主要内容: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础稳定。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它,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所谓“8.11汇改”指的是,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2015年12月份,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保持一篮子汇率基本稳定。
并在此基础上,今年春节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提高了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3年左右发生的人民币大贬值是怎么回事
很简单,无锚印钱,财政部直接按需由央行印钱拨款,也就是委内瑞拉的无限QE的开始,后来发现不行,才有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不可直接举债,不可负债运行。改为专项债国务院审批、央行发放、商业银行承销的发展模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