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汇率 > 正文

汇率

1984年马云读大学,澳洲友人莫利给其寄了200澳元,其实际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对此你怎么看

访客2024-04-21汇率78

1984年马云读大学,澳洲友人莫利给其寄了200澳元,其实际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对此你怎么看

1984年的200澳元对比现在应该至少番了100倍,合到现在是20000澳元,换成人民币十多万元。莫利当时寄的这200澳元意义重大,不仅解决了马云经济上的困难,更让马云有机会去到外国开阔眼界。如果当初没有莫利一家的支持与帮助,马云也许没有今天的成就。

先不说值多钱,你知道那个年代国家外汇储备有多紧张,外币都是稀罕货,1984年人均工资大多都几十块百十块钱,澳币也挺值钱的,200在那个年代中国也算是一笔不菲的资金

1984年,我国人均纯收入355元左右,当时,我们的经济甚至和印度差不多,处于一穷二白的时期。沿海地区也才刚刚进行改革开放,很多工业领域才刚刚起步。

1984年,我国的消费水平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呢?

以广州为例,公务员工资每月40-60元左右,猪肉8毛到一块钱一斤,大米一毛七八一斤。上海工厂工人,学徒期17块一个月,正式工36块钱一个月。

由于上海工人36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保持了很长时间,所以民间也有“36块万岁”一说。当时上海芝麻大饼3分钱一个,油条4分钱一根,汤面8分钱一碗,火柴2分钱一盒,食用油8毛钱一斤。很多东西需要凭票供应。

这样的物价水平,3-40块一个月也能应付。

1984年,莫利寄给马云200澳元,那么200澳元当时到底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1984年,澳元对人民币的汇率,1澳元可以兑换2.3元人民币,那么200澳元相当于460块钱,这笔钱比普通工人一年纯收入还要高。

对莫利来说,这笔钱并不算多,澳大利亚早已经是发达国家,1984年,澳大利亚人均GDP高达14000澳元左右,人均收入8000多澳元,相当于每个月七百澳元。莫利拿出200澳元寄给马云,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只不过,对于马云来说,这相当于一笔巨款了。

我们以大米和猪肉计算购买力,1984年,大米一毛八一斤,现在算三块钱一斤,那么实际涨幅17.64倍,当初的460元人民币,放在现在购买大米的能力相当于8000块钱左右。当时猪肉8毛钱一斤,现在猪肉25块左右一斤,实际涨幅31倍,如果换算成购买猪肉的能力,大概相当于14000元左右。

当然,每种商品涨幅不一致,会有一些差别,现在物价我们从最重要的粮,油,肉等商品来看,总体涨了25倍左右。相当于原来460元,购买力等同于现在的11000元左右。

放在现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马云的确自身能力非常突出,深受很多人欣赏。后来,马云创立阿里巴巴,十轮融资都异常顺利,到后期,是马云挑投资人,而不是投资人想投就能投的。

不论马云现在处境如何,这个人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商业奇才,创业能力与表达能力都非同一般。

这种问题真的是毫无意义的。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提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当年的200澳元和今天的物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和当年的物价有关系。思考问题一定要思路对头。思路不对头就会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

澳洲这对夫妇,其实是马云最要感谢的人,可以这么说,当时得到这对夫妻两百澳元的资助,才会有今天的马云,那么,当时的200澳元相当于是多少人民币呢!可以这么说吧!以当时公务员为标准,当时工资是30至60元,所以说200澳元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大钱了,后来,马云成功了他也不是一个忘本的人,听说还给予这对澳洲夫妇一定的回报。

我也是1984年读的大学,在沈阳辽宁大学读的书。我刚入校的时候,每个月伙食费20就够了,如果能多出5元,就可以经常在学校的食堂点单炒。每年伙食费大概需要280元,外加其它生活费用100元,全年下来要380元。若按当初汇率计算,200澳币也就是一个大学生一年多点的生活费用吧

美联储到2025年中料将缩表至5.9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美国GDP经济发展、货币政策、民众就业,这三个大问题纠缠在一起,其实对于美联储来说,形成了一个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定律。也就是说在这三个矛盾问题之中,寻找一个最优解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美联储加息还是缩表,都会对其他两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美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引发全球的极大关注,因为这很有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引入衰退之中。

美国国债已经超过了30万亿美元,但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为8.94万亿美元,其中国债为5.77万亿美元。现在美联储也决定开始有效地缩表了,也就是减少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从6月开始缩表,预计每个月平均缩减800亿美元,目标就是到2025年中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缩小至5.9万亿美元。未来的三年里美联储一共要缩减掉3.04万亿美元,完成缩表大计后规模只剩下了原来的65%。

但是美联储缩表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美国的长期通胀率,减少对于全球美元的供给。因为最新的数据中,4月CPI达到了8.3%,3月的CPI创下40年来新高,达到了8.5%,美国国内各类商品、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么高的通胀率,其实已经很危险了,很容易引发美国社会的不稳定以及美国经济的失控。

美联储对于长期通胀率的预定目标是2%,美国202二年度的GDP增长目标是2.8%,但是在第1季度GDP增长为负数,也就意味着美国后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长率要超过4%。经济增长与降低通胀率,形成一对矛盾问题。但是在此基础上,美国还要考虑到新失业率的问题。

因为存在着通胀率,经济展现出一定的繁荣景象,美国的就业率持续在提升。美国4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42.8万人,失业率环比持平在3.6%。几乎达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低失业率正在推动工资增长,从而有可能催生更高的通胀率水平。

所以美联储的缩表减少美元供给,引发美元利率上升,但是就有可能引发经济紧缩,经济紧缩又可能会提升失业率水平,失业率提升又会影响经济增长。如果想恢复经济增长,可能又得放松货币政策,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引发降息,降息之后对于美元的需求会持续增大,最终与缩表目标产生直接矛盾。

所以现在美联储的选择余地真的很小,又想控制失业率水平,又想控制通胀,还想进行有效的缩表,这三者都想完成,那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美联储这是在吓唬全世界,以此忽悠全球美元回流美国本土。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覆水难收。对于美联储而言,加杠杆容易,降杠杆难,货币大放水容易,货币收水却很难。

美联储现在的总资产是8.9万亿美元,相当于目前GDP的39%!如果要缩表到5.9万亿,就得缩减3万亿,我个人认为,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自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一路膨胀,几乎没有像样地缩减过。你能指望一个暴饮暴食的胖子减肥成功吗?

每个胖子都会常常立志:我一定要减肥,我一定要成功减肥,然而却没有哪个胖子能够成功减肥。

大家要相信常识,美联储的缩表宣言听听就好!这年头经济这么不景气,能够加息把通胀缓解一下就不错了,还奢谈什么大尺度缩表?

如果美联储真的缩表到5.9万亿,要么美国把全世界收割一遍,要么美股崩了。

据我个人的观察,美联储这次疯狂印钞,主要是为了缓解本国的疫情危机,在收割全世界其他国家方面,成果似乎并不理想,如果非要进行这种大尺度缩表,那就相当于直接刺破本国的资产价格泡沫。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