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网量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汇率 > 正文

汇率

有些国家的钱面值特别大,为什么不调整

访客2024-04-27汇率14

有些国家的钱面值特别大,为什么不调整

不管哪国的国币在刚开始发行的时候,面额都是正常的。如果哪国的货币面值特别大,那一定有故事,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一般来说,货币面值大都有过不堪回首的经济震荡。多数货币面值很大都经历过大幅度贬值,都跟物价飞涨有关。

你想,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各国央行也不愿意账面上出现这么大的数字,就是记账也会把会计累死,毕竟计算机记账还没几年,以前都是会计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像越南和日本国的会计,每天要多写多少“零”。印刷发票还要多印刷几个格子,浪费啊。

这样也会让老百姓心里不舒服,数钱算账麻烦不说;心里也不是滋味。在中国身价过亿都是地方的首富、“二富”,上福布斯排行榜了。在越南买套房子都要上亿。在中国饭店碗面十块钱就够了,那样计算的话,在越南吃碗面越南盾要两万块,这也太贵了吧?


所以说,无论哪个国家也不愿意让本国的货币面值那么大。之所以出现大面值,都是通胀惹的祸。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货币贬值,我们国家也例外。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腐败无能,国统区百业凋敝,物价飞涨,一夜之间也催生出成千上万个亿万富豪。头天卖了一头牛,把钱装在裤兜里,高兴得请朋友去吃饭,结果到饭店买一盒烟都不够了。

所以说,一开始,无论哪国货币发行的面值都是最小单位,一旦遭遇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太高,货币面值就上去了。

就拿东亚四小龙来说,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货币币值都偏高,它们在经济腾飞之前的上世纪50年代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

美军登陆日本岛,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管制,日本经济陷入瘫痪,资源匮乏,食品短缺。美军为了稳定人心又不能将日元作废,于是就颁布条例,把日元兑换美元的比例定为350:1.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才上涨到了100:1左右,同时逐渐稳定下来。

台币和韩元也都经历过贬值,面值才变得那么大。有人就问了,同是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的货币为什么那么靠谱,没有那么“虚”,新加坡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在1:5左右。

新加坡也经历过通胀,不过刚独立的时候他,他们使用的是马来西亚货币:马来亚与英属婆罗洲元。七十年代,新加坡也经历了货币大幅度贬值,后来新加坡在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停用原来的货币,所以新加坡货币的面值基本正常。

好多人不知道,中国建国初期也进行过币制改革,原来的旧版人民币面值一下子缩水了一万倍。不然的话,我们出门买菜都要一掷千金,去一次KTV就要毁掉一个百万富翁,娶个媳妇几百亿都没了;新加坡的人听了一定会瞠目结舌:你家有矿吧?

而现在轮到中国人诧异了,听说越南人要是吃碗兰州拉面要化三万多越南盾,莫非那里的兰州拉面碗里面放的是一头牛?因为现代中国人没有经历过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对大面额的货币还很陌生。

话说回来,越南、日本和韩国他们为什么不跟中国一样进行币制改革,把货币改成接近美元价值的面额呢,那样多省事?但改革币制不是说句话那么简单,它有好多不利的方面:

1、这些国家使用大面额已经有好多年,民众心理上已经习惯了。习惯成自然,就像我们习惯了现在的面额一样,让我们吃顿饭花一万块不适应。让他们吃顿饭花十块钱也不适应。

2、新币发行后,商场和电商的计算机系统要全面升级换代,银行的柜员机也要同时进行升级改造。

3、医院、银行、社保、医保的账面也要同时进行全面更新,账本也要进行更换,以前的账本和客户的借贷账目也要进行换算。

4、制造新币浪费更多的材料,作废旧货币也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

5、面额缩小后,货币换算产生更多的小数,操作不好就会影响物价稳定。

6、更换存折、银行卡、社保、医保卡、工资卡给有关单位带来井喷式的工作量,难以承受,跟个人也带来很大不便,给民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7、容易让民众产生恐慌心理,给谣言传播带来便利,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币制改革说起了容易,做起来难,牵一发动全身,得不偿失。

所以说货币面值大了就大。小了就小,习惯成自然。不到万不得已,哪国政府也不愿意没事找事,去改弦更张。

有些国家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面值小的货币根本不起作用,所以必须要有面值较大的货币才能方便使用。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印刷面值较小的货币,连印刷成本都够不上,比如印刷了面值一百元的货币,印刷成本都接近一百元或更高,他们能印吗?

这只是个人愚见,不喜勿喷![祈祷][祈祷]

有些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比如我们国家,1992~1993年那一轮以海南和广西北海为代表的房地产过热,拉动了原材料等一系列物价全面上涨,随之发行了百元大钞,之后物价就再也没有刹车。虽然当时国家强力调控,海南和北海的房价两三年内基本上从8000元每平方米降到800元每平方米左右,但各种物价却没有随之下调。

近十多年来,各地房价又上涨了几倍到十几倍,如果再发行千元面值的大钞,大家纸面富贵,看起来房价也就那么回事了,只是全国人民不管买没买房,都用以前存的血汗钱的贬值来分担了。以前的财富缩水,以后生活压力更大,但温水煮青蛙,看起来也是平稳过渡。

如果你想把现在最大面值一百元的,改回过去面值10元的,同比例兑付,房价相应降低十倍,可能吗?

既然阁下晒出几张KMT时代的纸币,那本人就讲一讲有关的故事。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立即着手整顿混乱的币制。财政部长孔祥熙理财有方,使国厍黄金外汇猛增。于是中央银行有充足的准备金亍1924年发行″法币″以统一全国币制。法币与银元等值,与美金(当年美元为金本位)挂钩,还是相当硬挺的。可是几年后抗战军兴,再加上KMT腐败,法币一路贬值,币面出现天文数字。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规定金圆券1元兑换30O万元法币(或关金券15万元),市场上短时出现小面额纸币和辅币。但KMT政府国厍己经空虚,基本靠美援度日。金圆券没有依托,无异一张空头支票,于是更加迅速的贬值,一年后即崩溃,金圆券纸币根本没人要了。由此可见,大面额纸币是通货膨胀的产物。若通胀得以抑制,就可发低面额新币以兑换旧币,如1954年人民币发行新币代替旧币(兑换率为1比1万)。若抑制不了通胀,发行新币不起作用,如金圆券兑法币。日元因是国际通货,不便改动,所以仍有面额为1万的大额纸币。

不是不想调整,而是已经没办法调整或者根本就是没必要调整。

钱币的发行都是政府的行为。所以这个问题都要从政府角度来解答。

首先设计一套钱币是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资源的,政府无法承担。从前期的图案设计到后期的纸张材质的确定,都需要一整套的程序,来保证整个发行程序的顺利进行,除了发行程序,还要保证这套纸币的发行后在很多年内无法做到完美仿制的程度,要不一套纸币的发行很快就被不法份子仿制出来,那对于政府来说就是一个天灾,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所以对于政府来说,一般对于发行一套新的纸币,都是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贸然发行势必对政府经济秩序的长稳发展造成影响,这是每个政府都不期望看到的,也就相应产生了很多国家的钱币面值特别大确不调整的现象。

其次是政府感觉发行新的货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以万为单位和以元为单位进行政府经济统计,对于国家和政府是没有区别的,其最简单理解就是本来一万对应的等价物,在货币改革之后,对应的是一元的面值,这个操作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不存在的,政府所要统计的是经济实体,而新货币的发行仅仅是对等价物计量单位的重新界定,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政府没有必要设计一套小面值的钱币来取代大面值的钱币,所以就产生了很多政府对于大面值钱币不做调整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见解,不对之处还请见谅,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