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网量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股市 > 正文

股市

关于15年股市板块炒作总结的信息

访客2023-05-14股市131

本篇文章给各位分享15年股市板块炒作总结,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录:

人民网股票15年牛市翻了几倍

2015年是中国股市最跌渗好宕起伏的一年,不少股民经历了牛市与熊市,懂得见好就收的就赚了钱。

15年牛市赚多少倍,不同的投资人获益不同,从广大网友反馈来看,有人在15年牛市最高赚了45倍,最低的丛好铅也赚了2倍。不袜薯过,15年6月牛市结束,很多人便开始了噩梦,最后亏得所剩无几。可见,股票投资收益虽高,但是风险也很大,盈亏可能就在一瞬间。

今年国庆节,美国股涨,买美国基金咋计算?

每逢国庆股市涨?A股的日历效应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进门财经

首席分析师助你选股

每逢国庆股市涨?A股的日历效应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13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12 分钟

中秋节已经过去,国庆节即将到来。因为中秋节时间较短,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持股还是持币过节的选择并不太纠结。但国庆假期长达七天,面临很多不袭誉者确定性,持股还是持币过节一直都是一个不容易选择的问题。尤其是今年行情持续低迷,面临和往年不一样的更多的新变量。那么回顾A股历史表现,到底是持币还是持股过节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呢?

一、 中国股市存在节日效应

人们常说五穷六绝七翻身,但转眼已是金九银十秋收季。每逢佳节股市涨,中秋前这几天,A股真的涨了,接下来又是国庆节,股市还会涨吗?A股的日历效应到底是传说还是真实的存在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陆磊、刘思峰在《中国股票市场具有“节日效应”吗?》论文中,总结了1996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14日上证综指日收益率数据三个阶段(节前、节后和其他交易日)的统计结果,从中得到三点启示。

1、中国股市存在节日效应,即不但有节前效应,而且有节后效应,依据是不仅在节前,节后的收益率均值也比其他交易日收益率均值大得多。

2、中国股市的节日效应可能主要体现在个别节日上,依据是节日与节日之间的收益率均值有很大差距,甚至个别节日出现负的收益率均值。

3、中国股市节日前后的高收益率可能与风险有关,依据是节日前后的收益率与其他交易日的收益率有很大差异的同时,它们的收益率标准偏差也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节后,其标准偏差都比其他交易日的标准偏差大。那么节后的高收益可能是对高风险的补偿。

二、 中秋、国庆月份上涨概率过半

9月已过大半,股市仍然低迷,中秋临近,这周似乎验证了节日效应,国庆的节日效应是否会应验呢?我们统计了最近15年A股9月和10月的表现,发现上涨概率过半。9月上涨概率是53%,10月上涨概率是60%,9月和10月涨跌同步的概率是53%。这15年当中,2006、2009、2012、 2017年四年中秋和国庆节是重叠的虚皮,除去这四年,9月上涨概率略大于10月。A股9月没几个交易日了,看来要加油表现了。

三、 除了双节,A股四季度看什么?

其实除了9、10月份的中秋节,四季度还有几大看点包括重要会议和年底博弈。

每年的9-11月召开中共中央全会,每五年的10-11月召开党代会。党代会全称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会选举出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召开的全体会议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X届全体会议,简称X中全会。

从1997年以来历年的会议看,两次党代会间一般要召开7次中共中央全会,其中一中全会于党代会结束后立即召开,选举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决定中央其他部门人员;二中全会一般于次年的二月召开,进行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换届选举;三中至六中全会从二中全会召开的当年起,一般于每年的9-11月召开,主要审议决定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事务;七中全会于新一届全国党代会前夕召开,主要任务是为大会召开做好准备工作。

从行情表现来看,回顾1997年至今党代会及较受股市关注的三至六中全会前后上证综指表现,党代会开幕(T1)前15天与闭幕后(T2)后15天上证综指平均涨幅分别为2.6%与-3.6%,三至六中全开幕(T1)前15天与闭幕后(T2)15天上证综指平均涨幅为1.6%与0.6%。

每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它的任务是总结当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形势,制定来年宏观经济发展规划,一般在每年的12月举行,持续3天左右。由于该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拍薯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投资者对此会议非常关注。

回顾1997年至今会议前后股市表现,会议开始前上证综指往往震荡走平,至会议开幕前两天开始上涨,会后行情受到年底利率抬升影响,往往会有调整。

统计2012-2017年前三季度领涨的前5个行业、以及领跌的前5个行业在四季度的超额收益表现,发现除了2014、2015年以外,其他时期这些行业在四季度的平均超额收益都不明显:2012-2017年前三个季度领涨的前5个行业在四季度平均跑赢上证综指-6、-9、-34、19、-1、4个百分点,仅15年相对收益较好;前三个季度领跌的前5个行业在四季度平均分别跑赢上证综指-9、-1、9、-2、-1、-7个百分点,仅14年出现明显的补涨行情。

四季度行情多异动

除14、15年以外的几年年底反转行情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这几年为震荡行情,行业的涨跌幅与盈利相关性更强,前三季度领涨的行业主要源于业绩改善,领跌的行业大部分源于盈利下滑。而到了四季度,前期涨幅偏中等的行业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更高,在政策或事件的催化下反而更容易出现结构性行情,如12年12月的银行,13年8-9月的自贸区、16年11月的建筑。

博弈行情的主要诱因是四季度公募机构进入最后一个考核季,前期业绩好的产品担忧未来表现的延续性,而业绩平平的产品则要抓住最后的机会,积极调仓换股。统计2013年至今的数据,前三季度业绩排名后25%的基金通过第四季度逆袭进入全年业绩前75%的比例达25%,而前三季度业绩排名前75%却在第四季度后掉队落入全年业绩后25%的行列中的基金比例达8%。

回顾过往年底市场表现,A股频繁出现某些行业的短期逆袭。近几年年底主要出现过以下变化:

1、2012年12月的银行。受益于机构配置比例较低和市场风险偏好提高,银行股在2012/12/4-2012/12/31期间大涨24%。

2、2013年8月-9月的自贸区主题。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推进改革重大举措,自贸区主题应声而起,8月27日-9月24日一个月内上海自贸区指数大涨105%。

3、2014年11月-12月的一带一路、券商大涨。

4、2016年11月的建筑。16年11月17日安邦举牌中国建筑,11月份中国建筑大涨50%,带动建筑板块11月份大涨15%,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仅5.6%。

9月过半,今年的四季度要关注什么?哪些行业会出现逆袭?9月27日晚20点,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做客进门财经,分享四季度决战策略。

四、 除了节日效应,A股还有季节性轮动

除了9、10月份的中秋国庆,四季度的重要会议和年底博弈,历史数据还表明,A股的季节特征非常明显。

一年中每个阶段的关注点不同。年初至3月投资者往往会关注开年情绪高涨带来的春季躁动行情,由一号文刺激的农业板块行情,以及3月两会带来的会议行情。4月是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验证期,投资者对新一年的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面的判断更明确。5-10月海外市场通常有“Sell in May”效应,统计上A股这个阶段表现也相对平淡。每年9-11月召开中共中央全会,每五年10-11月召开党代会,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12月受年底基金排名影响,博弈行情频现。

1-3月:春季躁动+一号文+两会

回顾2005 年至今每年岁末年初市场表现,从空间上看,2005年以来春季躁动时上证指数平均最大涨幅为17.4%,剔除处于牛市中的06、07、09、15 年,上证综指平均最大涨幅为13.5%;躁动后上证综指平均最大回撤13.8%,剔除牛市后平均最大回撤16.2%。

从时间上看,春季躁动行情,启动有早有晚,早的12 月上旬、晚的2 月初,平均持续36.2天,剔除牛市影响后平均持续36.8天;躁动后平均回撤25.2天,剔除牛市后平均回撤32.8天。

从行业来看,春季躁动的特征就是行业轮动快,以2018年的躁动行情为例,8个交易周中每周领涨和领跌的行业都不同且轮动明显,如家电行业在2017/12/25-12/29的跌幅为2%,位列跌幅第三,在2018/1/1-1/5和1/8-1/12分别以4.4%和5.6%的涨幅领涨,在2018/1/15-1/19下跌3.2%,在2018/1/22-1/26又补涨5.5%。躁动行情缘何而起?主要由于开年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且流动性宽松,而1-2月基本面数据少,全年主线尚不明朗,因而政策和事件成为行情的主要驱动力。

为什么会春季躁动?

年初时经济走势不明晰,一年新开工的计划都是在两会之后才完全推开。在这之前,新开工比较低,而且民工都是在元宵节以后才慢慢返回,1、2月的经济数据本质上不能反映全年的经济状况。企业盈利预测调整四月份之后才开始,根据一季报或是一季报的盈利预期,才进行调整。 在整个一季度整个经济走势或是基本面的状况,看不大清楚 。 两会之前,政策方向往往不够明晰。但是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提案、议案,市场也会有很多预期,所以这个时候整个环境对政策的敏感程度也会特别强。

综合来看,A股的特征就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也就是年初会出现所谓的“春季躁动”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会出现真正的“证实”或者“证伪”,如果是证实,那么全年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整体的向上趋势;如果是证伪,那么年初在“春季躁动”中获利的人在之后可能都会有所损伤。

4月:基本面验证期

4月前的市场处在由短期政策或事件引导的躁动行情,因为4月以前经济基本面与宏观政策面不太明朗。4月之后,3月的宏观数据逐步公布,微观企业的年报及一季报也开始披露,基本面逐步明朗,全国两会开完,宏观政策形势也更明朗,因此在4月投资者可以对行情做出更明确的判断。回顾11年至今的4月股市情况,11、14、16、17年4月股市下跌,13、15年4月股市上涨,12年4月股市短期上涨后5月开始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变差时,4月后市场下跌。2011年年初,为了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国八条”等调控政策密集出台,11年4月为控制过高的通胀,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地产和货币政策从2010年开始逐步收紧,累积到11年4月,市场最终出现熊市大跌,这次是政策面紧最终带动基本面变差,股市出现杀估值、杀盈利的戴维斯双杀。

2012年4月上市公司公布业绩,全部A股12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13.4%大幅下滑至0.5%,虽然当月因为金融改革上证综指有所上涨,但5月后指数依旧大幅下跌。2014年上半年行情的焦点仍然在创业板,4月创业板指1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28%下滑至22%,2013年的利润增速回升的趋势被逆转,创业板指下跌。12、14年是非常典型的基本面恶化导致股市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变好时,4月后市场上涨。2013年市场的焦点是创业板,经历12年底到13年初的反弹后,4月初市场对创业板分歧很大,季报显示创业板指13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上季度17%增至24%,创业板指最终突破向上,走成牛市形态。2015年4月央行降准,同时人民日报发文《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投资者情绪高涨,股市上行。13年创业板行情是非常典型的盈利改善的基本面推动,15年全面牛市与政策面偏暖有关。

5-10月:Sell in May 效应

“Sell in May”效应源自海外。"Sell in May "这一说法源自华尔街,最早书面记载于1964年《英国金融时报》,所表达的是每年5月前后市场往往开始走弱。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文章,对37 个成熟与新兴市场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资指数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当年5-10月和当年11-次年4月的指数涨幅,他们发现除阿根廷和新西兰外,其他35 个市场都存在"Sellin May"效应。

关于此效应,海外专业研究认为季节、假期等对情绪的影响是"Sellin May"效应的主因,如Bouman 和 Jacobsen (2002)发现夏季假期更长的国家"Sellin May"现象更为明显,认为假期因素可能对投资者风险偏好或流动性产生影响;Kamstra,Kramer and Levi (2003)研究发现"Sell inMay"效应与季节性情绪扰乱有关,白昼时间的缩短使得投资者情绪低,增加风险厌恶情绪,因而夏季与秋季股票收益率更低;Caoand Wei (2005)研究认为温度的变化使得投资者情绪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股票收益率表现。

1991年至今上证综指5-10月/11 -次年4月涨幅历年均值分别为4.6%/20.1%,2000年至今万得全A指数5-10月/11-次年4月涨幅历年均值分别为0.1%/15.5%,可见5-10月这半年股市收益明显差于11-次年4月。为何会有“Sell in May”效应?

海外市场的"Sell in May"效应源于假期、季节等因素对情绪的干扰,而A股出现"Sell in May"行情主要跟我国每年的政策周期有关:每年1-2月地方召开“两会”、国家多部委召开年度工作会议,3 月召开全国“两会”,10-11 月召开中共中央全会、12 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而言,5-10 月份是政策淡季,对股市刺激较少。4、5 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明朗,上市公司公布年报和一季报,市场进入验证期,而在这之前市场已躁动过,因此只有数据持续改善且好于预期,市场在5-10月才有继续上涨动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胜率角度看,“Sell in May”效应并不必然出现,往年数据显示,1991年至今上证综指5-10月/11 -次年4月的胜率分别为48.1%/51.9%,2000年至今万得全A指数5-10月/11-次年4月的胜率分别为50%/38.9%。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每年的2月和11月股市表现均较好,这两个月的样本拉高了11月至次年4月的收益率,因此投资者无需在五月过于担忧市场下跌。

自1990/12月以来中国股市总共经历了5轮牛熊震荡市,其中牛市占了37%(116个月),平均每轮牛市持续19个月,熊市占20%(64个月),平均持续10个月,震荡市占43%(135个月),平均持续24个月。考虑到97年之前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设置涨跌停板,我们主要考虑97年以后的五轮震荡市,震荡区间分别为1997/5-1999/5、2002/1-2004/9、2009/8-2011/4、2012/1-2014/7、2016/01底至今,统计得到震荡市中当年11月-次年4月收益率均值为2.6%,而在当年5-10月为-6.0%,可见震荡市中"Sell in May"效应较显著。

至于10—12月的焦点,就是文章一开始介绍的中秋、国庆双节和两个重要的会议。这样,全年A股的日历效应就已经清晰呈现了。

编辑于 2018-09-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申请转载

分享到

金融

股票

日历

评论

添加评论...

推荐阅读

A股30年涨跌史一览

关注我,每天一点不一样 本文首发:知行合一的阿莫 前言以史为鉴,…

知行合一的文章 · 5 赞同

明天,迎接A股暴跌时刻!

终于,在休假闭市10天之后,A股要迎来重新开张的日子。由于肺炎疫情的蔓延,春节后A股的行情变化,超过了很多朋友的预期。 节前我在1月19日晚的文章《 今年可能是锁仓过节了》曾经为大家统…

股市药丸的文章 · 25 赞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读 下周A股将开启震荡下跌模式!

欢乐孤烟的文章 · 75 赞同

定啦!期待已久的会议即将召开,哪些板块有望站上风口

老司基一...的文章 · 10 赞同

A股暴跌日与九次熊市全纪录

还记得前些天,10月8日,A股迎来国庆长假后首个交易日,便遭遇“开门黑”, 沪指跌逾3%失守2800点。黑色经历过去才两天, 10月11日,受美股暴跌影响,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暴跌逾5.22%,…

Valu...的文章 · 7 赞同

A股过去一年都经历了什么?

五一放假期间,A50期货暴跌5%,很多小伙伴又惴惴不安,十分担心五一开盘之后再次暴跌。 看看过去一年,我们投资都经历了什么?难道还没习惯暴跌的节奏吗? 01 | 三次贸易战升级这次是传闻欧…

定投君的文章 · 37 赞同

收好不谢!6月基金投资全攻略来啦

老司基一...的文章 · 23 赞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读:券商板块再传利好!明日A股或将迎来冲高回落

欢乐孤烟的文章 · 45 赞同

A股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

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如周一文章说…

布衣书生的文章 · 71 赞同

A股每月固定热点规律

固定热点板块的炒作规律按照时间排列,如下: 一月行情:年报行情…

量俊学堂的文章 · 12 赞同

15年牛市原因

2014年底,由于券商股的疯狂上涨,市场格局变得非常不稳定。而且,在整个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市场几乎处于剧烈振荡之中。之所以出现这种剧烈振荡,是因为券商股的隐迹大幅上涨引发了市场狂热。随着杠杆资金的使用,券商股票价格和指数的波动性急剧扩大。

这是一个警示信号,但是整个市场,包括各类媒体,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官媒鼓吹的大牛市的起点。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官方再次将中国股市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所以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15年是一个牛市。

在股市中,我们习惯了股票不断上涨的情况,称之为牛市,股票不断下跌的情况,称之为熊市。

作为牛市,它的行情一般都是看涨的,而且能持续很长时间。

熊市,也称空头市场,一般是看跌,不断下跌。

大致了解了牛熊市的概念,很多人都会有疑问。现阶段是熊市还是牛市?

1.怎么才能确定是熊市还是牛市?

如果要看出现阶段是属于熊市还是牛市,就看这两点,基本面和技术面。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基本面来了解市场行情,也就是看宏观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通常我们可以根据行业研究报告得出结论。

其次,从技术面来看,不仅可以参考量价关系的指标,还可以参考换手率、成岁携念交量比例和佣金比例乎困的趋势形态或者k线组合来观察和判断行情。

举个例子,如果目前是牛市,买股票的人远远多于卖股票的人,那么大部分股票的k线图涨幅都会非常显眼。相反,如果现在是熊市,卖股票的人比买股票的人多很多,那么很多股票的K-risk图的下跌会更明显。

二、如何判断牛熊市的拐点?

如果在牛市即将结束的时候入市,极有可能会被套牢在买股票上,那么此时很可能就是股票的高点。选择在熊市接近尾声的时候入市,是赚更多钱的最佳时机。

所以要熟练掌握雄牛的转折。买入时价格处于低位,卖出时价格处于高位,由此产生的差价形成了我们的收入!

15年股市大跌的主要几个原因,要详细

15年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2、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一、15年颤州股市大跌的具体原因如下:

1、做空制度加剧市场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开始形成时,做空工具也横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正式面市。在5、6月份股市和杠杆都处在高位的时候,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持卖单量也达到两个高峰。

7月1日因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无量跌停,现货卖不出去,只有通过股指期货空单去对冲现货头寸,导致以中证500股指期货为首的合约大幅贴水。IC1507合约收盘7509点,较现货中证500指数贴水902.51点,贴水幅度达12%。也就是说,现在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场价的8.8折往外卖才会有人来接单。由于中证500可以精准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势,大家只能开出更多中证500的空单对冲,大量的空单又加剧了股市的恐慌下跌,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2、高杠杆配资。高洞燃

截至2015年6月,场内场外配资规模达到最高峰4.8万亿元,股价也被推到最高点。大量杠杆资金入市的结果就是,一旦出现下跌,就会发生千股齐跌的壮观场面。6月13日午间,证监会发布消息,要求证券公司对外部接入进行自查,对场外配资进行清理。配资在得到通知以后开始撤出,大量抛售股票,配资筹码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触及平仓点,跌停的股票是卖不出去的,必戚虚须抛出那些还没跌停的,结果就是引发大面积跌停。

关于15年股市板块炒作总结,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