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网量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汇率 > 正文

汇率

三个汇率理论是哪三个汇率(三种汇率制度)

访客2024-08-17汇率44

世界各国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

首先,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在1880年至1914年间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体系中,主要西方国家使用具有固定含金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兑换和流通。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保持不变,汇率自然稳定。这一时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汇率长期保持稳定。

国际金本位制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最初形式,它在1880年至1914年间达到了顶峰。在这一体系中,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自由流动,汇率在黄金输送点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国际收支得以自动平衡。

浮动汇率制度。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上升,币值被高估。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也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由以美元为基础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来定值。1979年据此计算出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5元人民币。

汇率理论有哪些

1、汇率理论主要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e Power Parity,PPP)。此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换言之,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汇率的变动应反映出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

2、汇率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汇兑心理说、利率平价说、购买力评价说、资产市场说。

3、(一)价格不变货币模型二战后,Mundell和Fleming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经典的IS-LM模型,提出了静态 Mundell-Fleming模型。该模型是商品价格刚性的假定前提下通过货币市场均衡得出的汇率决定模型,有一定意义。然而价格不变的假定与现实明显不符,这使得该模型的实际运用价值有限。

4、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5、马克思的理论强调汇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对外支付、心理因素和利率。购买力平价理论由卡塞尔提出,认为汇率由两国物价水平对比决定,分为绝对和相对两种形式。汇兑心理说则解释了一战后汇率波动的无序现象,强调外汇供求受个人对外币需求和评价的影响。

6、公式表示为:e = g(Y,Y,P,P,i,i,Eef)。尽管国际收支说强调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理解短期汇率变化,但它并未深入剖析众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对汇率的具体影响。国际收支学说属于流量理论,它主要关注的是汇率变动与经济流量的关系,而非因果关系的明确分析。

汇率的理论有哪些,通货膨胀对汇率如何影响

首先说说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水平高的国家其货币必然对通胀水平低的国家的货币贬值。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个不足,其一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

②通货膨胀使一国实际利率下降,资本流出,引起资本项目逆差,从而引起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总之,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趋于贬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则趋于升值,即外汇汇率下跌。(3)利率 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尤其在短期极为显著。

是同方向变化的。如果通货膨胀率增长,则汇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而增长;如果通货膨胀率降低,则汇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降低而降低。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货膨胀为准)。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程度。

汇率决定理论的三大学说

汇率决定理论的三大学说如下: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这一理论体系被统称为国际收支学说,早期的代表是国际借贷学说。这一阶段影响深远的理论包括弹性论、吸收论、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以及货币论,后者强调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重要性。

利率平价学说,源于19世纪末,由凯恩斯在1923年系统阐述,核心理论是两国货币的即期和远期汇率与两国利率紧密相关。其理论基础是,投资者在国内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与在外国投资并按远期汇率兑换回本国货币的收益相等。

在金本位制的背景下,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应运而生并广为流传。其理论雏形可以追溯至14世纪,而英国学者G.I.Goschen在1861年给出了更为系统的阐述。该学说的核心观点认为,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市场供需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供需关系又直接源于国际间的借贷活动。

古典汇率决定论包括

古典汇率决定理论 (一)铸币平价说 金铸币流通时期,由于两种金铸币都由金铸成,所以两种铸币的汇率由两种铸币的含金量决定,这个比值叫做铸币平价或者金平价。同时外汇供求也会使汇率离开铸币平价而波动,另外金铸币的结算和运输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所以黄金输送点也会制约汇率的波动幅度。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货币供求理论:根据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汇率变动。根据该理论,汇率会受到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变化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利率变动、贸易状况等。 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应该使得购买力在两国之间相等。根据该理论,汇率会根据两国物价水平变化,以实现货币购买力的平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