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集中变动体系(汇率变动名词解释)
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1、.1949年至1953年初 人民币汇率确认时期,汇率大幅度波动。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以美元为基础,汇率的变动与国内外的物价波动密切相关。由于人民币一开始就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外汇率的计算基础就不是以金平价,而是按照物价对比法来折算。2.1953年初至1972年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如同一部历史长卷,其中“811”汇改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篇章。它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一历程,梳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汇率制度的基石 1994年的汇率并轨,确立了我们今天的人民币汇率架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即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当时,人民币被盯住美元,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即一美元兑换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第二阶段:亚洲金融危机后(1997-2005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市场化。
4、以1994年、2005年和2015年的三次重要汇率制度改革为节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建立统一的外贸和外汇体系,实行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我国转为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
5、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致经过了下列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汇率波动频繁时期(1949—195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主要根据当时国内外的相对物价水平来制定的,并随着国内外相对物价的变动不断的进行调整,人民币汇率调整频繁,波动变化比较剧烈。
汇率制度的演变
汇率制度的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做的一系列安排。汇率制度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过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决定。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革。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施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首先,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在1880年至1914年间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体系中,主要西方国家使用具有固定含金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兑换和流通。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保持不变,汇率自然稳定。这一时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汇率长期保持稳定。
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经几个阶段。初期阶段(1981~1984年),为解决出口与非贸易外汇收入之间的矛盾,政府实施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的制度。内部结算汇率低于官方汇率,旨在激励出口,但也导致外汇管理上的混乱。
国际汇率制度演变有哪几个阶段
在国际金融史上,汇率制度经历了几个显著的阶段。首先,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在1880年至1914年间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体系中,主要西方国家使用具有固定含金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兑换和流通。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保持不变,汇率自然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汇率制度的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做的一系列安排。汇率制度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过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决定。
国际金本位制是国际货币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从1880年到1914年,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在这一体系下,黄金可以自由流动,汇率相对稳定,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黄金输出受阻,国际金本位制随之崩溃。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时代。尽管特别提款权(SDR)的诞生未能解决美元的“特里芬难题”,但1971年美国政府还是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随后在1973年,主要国家的货币都与美元脱钩,转向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 第三阶段: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初步形成。
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1979-1993年) 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出口创汇成本,但高于国内外消费物价之比。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不过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汇率体系是什么
1、汇率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对外币的兑换比率体系。以下是详细解释:汇率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关系的体系。它是国际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外汇储备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
2、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和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3、欧洲汇率体系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在欧洲国家间进行货币交换的方式,以确保他们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稳定性。首先,欧洲汇率体系是指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旨在维持欧元区内各成员国之间的货币、经济和政治稳定。这包括通过协调利率、汇率和贸易政策来保持货币清算系统的正常运作和国际收支平衡。
4、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兑换的比率。如果把外国货币作为商品的话,那么汇率就是买卖外汇的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也称为汇价。
5、汇率制度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固定汇率,如黄金本位制,它以铸币平价为基础,汇率围绕这一平价上下微幅波动,如金本位下的英镑,波动范围相对狭窄。布雷顿森林体系则以美元为中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变动受到严格的官方控制。而在浮动汇率中,各国货币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6、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允许企业和个人在该市场上交易留成外汇,交易价格由双方商定,从而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行的双重汇率体系。 自1953年建立统一的外汇体系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简答题:汇率为什么经常变动?
汇率经常变动因素如下:(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投资的可预测性。这就是为什么来自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全的国家的货币通常需求较高,这反过 来会导致汇率上升。市场不断监测各国当前和预期的未来经济状况。除货币供应变化,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外,其他 主要经济指标还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新房开工率和贸易差额(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减 去其总进口量)。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变化等。
财政、货币政策。一般来说,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的巨额财政收支逆差和通货膨胀,会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减少财政支出,稳定通货,而使本国货币对外升值。汇率预期。
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外汇(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因此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降。相反,当一国的国际支出大于其收入时,该国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在外汇市场上,外汇(货币)的供给小于需求,因此本国货币的汇率会更低。
国际收支影响汇率变动的原因是:国际收支的顺差或者逆差的状况会即刻反映在一国的外汇市场上,而这种外汇的供求关系又会影响到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形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