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发明人民币的汇率(人民币是谁创造)
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经几个阶段。初期阶段(1981~1984年),为解决出口与非贸易外汇收入之间的矛盾,政府实施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的制度。内部结算汇率低于官方汇率,旨在激励出口,但也导致外汇管理上的混乱。
.1949年至1953年初 人民币汇率确认时期,汇率大幅度波动。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以美元为基础,汇率的变动与国内外的物价波动密切相关。由于人民币一开始就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外汇率的计算基础就不是以金平价,而是按照物价对比法来折算。2.1953年初至1972年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如同一部历史长卷,其中“811”汇改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篇章。它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一历程,梳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汇率制度的基石 1994年的汇率并轨,确立了我们今天的人民币汇率架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即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当时,人民币被盯住美元,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即一美元兑换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第二阶段:亚洲金融危机后(1997-2005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市场化。
以1994年、2005年和2015年的三次重要汇率制度改革为节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建立统一的外贸和外汇体系,实行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我国转为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
请问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由来和依据是什么?
也称买价卖出外币时所依据汇率叫卖出汇率(Selling Rate),也称卖价,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国不尽相同,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商业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
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 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商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
为什么1993年的时候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表暴跌??
因为1993年到1996年这3,4年中国通货膨胀很厉害,人民币的购买力不行了,人民币不值钱了,3,4间年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了不止50%。
因为994年期间国内通胀非常厉害,经济出现较大的停滞。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政府采取了一步到位的人民币贬值措施,形成了上述现象。现在看来,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不然就没有后面的高速发展,也不会为现在的人民币升值留出空间。祝你进步。
人民币不贬值(如1998年至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或主动收窄波幅(如2008年至2010年全球金融海啸期间)。这导致“8·11”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持续20多年的单边升值,与并轨之初相比,累计升幅最多达40%以上。
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 3月则上涨至22493。
可以说是一天之内,也可以说是是循序渐进的贬值结果。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将市场汇率与官方结算汇率并轨为统一汇率,并以市场汇率为基础。1993=7619 ,是1994年1月1日之前的官方结算汇率,而1993年底市场汇率就达到了6以上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