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网量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本 > 正文

基本

分析基金人才流动,人才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访客2023-05-11基本219

本篇文章给各位分享分析基金人才流动,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录:

大资管浪潮推动人才流动 年内7家公募变更掌舵人

进入2019年不足4个月,公募基金行业已先后有7家公司宣布更换总经理。资料显示,截至4月17日,2019年以来民生加银、宝盈基金、蜂巢基金、华润元大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宣布更换总经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大资管浪潮下,各类金融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加速了高级人才的频繁流动。而作为公募基金的核心人员,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变动,往往会给公司的整体运作带来较大影响。

公募基金高管加速流动

4月13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公告称,李操纲将出任公司总经理,自新任总经理任职之日起,董事长张焕南不再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3月20日,宝盈基金宣布,公司总经理一职将由杨凯担任,李文众不再代任总经理职务。此外,蜂巢基金、华润元大基金、金鹰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和中信建投基金均于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更换总经理的公告。

实际上,今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的密集变更,不过是去年“换帅”潮的延续。据统计,2018年合计有2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总经理离任,数量明显高于往年。

诺亚研究工作坊二级市场研究员褚志朋表示,总体而言,基金公司“换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出于自身职业发展考虑,比如想从事其他行业或者自立门户;其次,与股东或董事长在某些方面无哗猜法达成共识而选择出走;最后,无法完成考核指标被迫离开。

有业缓者内人士分析称,在大资管浪潮中,各类金融机构数量急速增长,其对于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这也给公募基金高管跳槽后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从上述基金高管离职后的去向来看,其大多仍活跃在券商、保险资管、其他公募基金、外资等机构中。

以去年离职的前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为例,他在离职后选择加盟广发证券,担任公司副总经理。4月17日,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宣布,汤晓东将出任贝莱德中国区主管,负责管理贝莱德在中国的长期业务发展战略。扰芦薯此外,太平基金前总经理宋小龙上任不足两年,便“闪电”加盟华宸未来基金,担任总经理。

基金“换帅”影响各异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是一个高度依赖人才的智力密集型行业,作为管理核心,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变动往往会给公司的整体运作带来很大影响。

“对于治理框架完善、高管团队优秀的大型基金公司而言,‘换帅’后可能还会按照既定路径继续发展;但是一些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更依赖于高管的指挥,总经理的变更或对公司的产品布局、销售风格、激励机制甚至投研体系带来较大影响。”沪上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

沪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如果新任高管属于空降或外部招聘,往往会造成公司产品、战略、人员等方面的大幅调整;如果是内部提拔、熟悉公司运作情况的元老级人物,磨合起来就相对容易。

从今年更换总经理的基金公司来看,部分新任高管来自公司的内部提拔,比如,交银施罗德新任总经理为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卫。无独有偶,蜂巢基金新任总经理陈世涌在2018年加入蜂巢基金后,担任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业务拓展、产品创新等经营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也有公司选择以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人才。

褚志朋认为,基金公司核心管理层的变动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如果引入有魄力、有明确战略定位的管理层往往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变革,带动整个公司的力量最终实现业绩和规模的双升。然而,有时管理层变更带来的却是政策的频繁变动和缺乏持续性,这势必导致执行力度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公司也很难有所突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年初公募离职潮再现?

进入2017年不足两个月,公募基金行业已先后有5家公司发生总经理变早码困更,其中4位总经理因个人原因离职。下面我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春节前后通常是公募基金行业离职高发期,2017年以来,已先后有4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基金经理离职或变动现象更是频繁,行业内人才高流动性已成常态。

高管和基金经理频频变更

进入2017年不足两个月,公募基金行业已先后有5家公司发生总经理变更,其中4位总经理因个人原因离职。1月20日,公募老将杨东正式宣布离开兴全,引发市场巨大关注;1月25日,杨兵由红土创新基金副总经理转任总经理;1月26日,宝盈基金也释出公告,称总经理汪钦因个人原因辞职;接着是海富通总经理刘颂因个人原因于2月3日离任;此后的2月14日,华润元大基金公告,总经理林瑞源因个人原因离任,孙晔伟将接模亮任总经理职位。

除了总经理之外,基金公司其他高管更换也颇为频繁。2017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华商基金副总经理刘巨集、中金基金督察长沈芸、兴银基金副总经理郑泽星和卢银英、大成基金督察长杜鹏、新华基金副总经理林艳芳等离任,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基金经理变更资讯则更是密集。中邮风格轮动基金2月21日释出公告,王曼不再担任基金经理一职,不再转任公司其他职务,该基金由邓立新单独管理。长信银利基金也于同日释出公告,基金经理毛楠因个人原因离职,不再转任公司其他陆念职务,该基金由高远单独管理。据Choice资料统计,截至2月22日,已经有300多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其中多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包括宝盈基金经理彭敢、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吴文哲、融通基金经理刘格菘、信诚基金经理聂炜、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何景风等。

人才高流动性常态化

近几年来,基金行业人才的高流动性趋势越发明显。业内人士分析,公募基金公司变更高管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公司股东方变更,进而更换公司管理层;二是高管转投私募、其他公募基金公司等,比如对于兴全总经理杨东以及华商基金副总经理刘巨集的离职,业内揣测他们将投身私募;三是董事会对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不甚满意,引发总经理被动“下课”,这在一些成立较晚或者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中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在大资管时代,公募基金公司数目大为扩容,其他资管机构对于高管以投研人才需求也相当旺盛,导致行业人才流动较为频繁。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8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6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2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且有越来越多的机构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目前共有约40家基金公司等待审批。而名单中,曾经供职公募的私募基金掌门人与外界个人或公司联手重回公募的已有多例。

随着基金公司投研人才的频繁变动,基金经理年轻化趋势越发凸显。根据Choice资料此前统计,公募基金行业共1388名基金经理,按照其工作年限划分:1-2年工作经验的占比最大,达到29%;4年以上占比居次,为26%;2年以内的人数占比达49%,接近半数;三年内的占比65%。资料充分证明,在当下,公募基金业基金经理业内经验偏年轻化。

我国基金经理离职率与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_十大基金经理

【摘 要】 文章以5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100只开放式基金2008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离职率与基金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离职率与基金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基金经理; 离职率; 基金绩效; 实证研究

一、前言

伴随着近几年我国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基金管理公司人才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关注。虽然基金经理不是基金管理公司的高层,但考虑到直接管理基金资产的特殊性,他们的离职更加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基金管理公司是一个以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服务的行业,它最核心的资产是投资管理方面的人才。基金经理的频繁离职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公募基金发展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关于我国基金经理变更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普遍没有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张美霞(2007)以我国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得出基金经理的更换并不能带来基金业绩毁圆的提高。林伟平(2007)以异常收益率作为业绩指标,对发生基金经理变更的8只基金进行了研究,发现基金经理的变更并不能显著改善基金的业绩,反而加剧业绩的波动性。关于选股和择时能力,杨敏敏(2010)以及李伟和劳川奇(2007)都得出,基金经理的变换对这两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我国,基金经理的变换更为频繁,情况也比较复杂。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通过对比基金经理变更前后基金的业绩指标来得出结论。但是基金经理的变换存在多种情况,可能是该基金经理离开了该基金管理公司,也可能只是内部调整。很少有研究从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层面来揭示基金经理变动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本文从基金管理公司层面,探讨基金管理公司整个基金经理团队的离职率对公司旗下基金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政策性的建议。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目前我国基金经理大规模流动的一个原因在于行业发展过快,人才相对短缺。近几年我国基金业发展迅速,基金的数量迅速增加,而基金经理的数量确实有限。目前,大部分的基金管理公司仍是聘请具有任职经验的基金经理,仅少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愿意对现有的研究人员进行长期的岗位培养。这种状册余散况也进一步造成了基金经理的频繁流动。从基金管理公司层面上看,较高的基金经理流动性反映了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业绩排名的压力以及自身空间过小使一些基金经理纷纷逃离公募转投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的压力来源于市场针对基金的各种业绩排名。在海外,基金常常是一个季度公布一次业绩排名,而国内天天排名,给基金经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公募基金绩效的考核过于急功近利是行业内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普通投资者看来,基金经理是一个能够获得百万年薪的职业,但对基金经理而言,这百万年薪拿得并不轻松。在过去的一年中,许多基金经理不堪重负退出这个行业。虽然基金经理们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屡屡产生分歧,但是却高度一致地认为他们的职业性价比太低。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薪酬体系缺乏效率,这很难激发基金经理的工作热情,使得基金经理普遍缺乏提高自己所管理基金业绩表现的动力。

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管理体制为团队管理。在这种投资管理体制下,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决策空间有限,基金的业绩不仅仅取决于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能力,更多的是取决于基金管理公司整个基金经理团州氏队的实力和稳定性。如果基金管理公司整个团队相对稳定,某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换是不会对该只基金的业绩造成很大影响的。从基金管理公司层面上看,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率过高会对基金管理公司整个投资管理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会降低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基金的业绩。因此,本文提出假设: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离职率与基金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以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国内5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10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了这些开放式基金以及所属基金管理公司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三年的数据。在选择样本时,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剔除了在2008年以后成立的基金,以保证样本基金有完整的三年考察期,另外还剔除了指数型基金等特殊类型的基金,最终得到100只开放式基金三年共300个有效值。本文所有的研究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基金年报以及各基金管理公司公布的公告。所有数据均经过整理,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完成。

(二)变量的定义与衡量

1.被解释变量

本文以基金的年度净值增长率及夏普指数(Sharpe)对基金的绩效进行衡量。

2.解释变量

基金经理离职率指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年内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占公司基金经理总人数的比例。

3.控制变量

除了上述一系列指标影响基金绩效以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对基金的绩效产生影响,如基金的净资产规模等。因此本文加入一些控制变量以便更准确地反映解释变量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基金的净资产规模以及年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见表1)

(三)模型的设计

本文建立的模型如下:

Y=α+βX+γControl+ε (1)

其中,α为常数项,ε为随机变量,Y为基金绩效变量(包括净值增长率和Sharpe指数),X为解释变量,Control为控制变量(包括基金规模和年度虚拟变量)。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对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表2表示本文所有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以及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包括样本观察值的数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标准差。

从表3的离职率区间分布可以得出,样本数据中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率主要集中于10%至20%这个区间内。有将近一半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率处于这个区间,只有少数几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队伍保持稳定。从单只基金的角度看,每年发生基金经理变动的基金数占全部基金数的比例比较高。但从基金管理公司层面上看,目前基金经理队伍的变动率并不是特别高,只有少数几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队伍非常不稳定,离职率超过了60%。

关于分析基金人才流动,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