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汇率与利率同向变动,加基点跟减基点的区别
为什么汇率与利率同向变动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和汇率高度相关,二者的变动互相制约,尤其是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十分明显,并共同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和内外均衡形成影响。我国管制性利率和非市场化汇率构成现行金融体制的两根支柱。
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利率市场化后,如果我国出现经济增长减速,而国际利率又上升,我国中央银行将面临两难选择:降低利率刺激国内经济,会引起国际收支失衡;而让国内利率随行就市又会加剧国内失衡。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这时如实行浮动汇率制,则我国可单独维持低利率政策,因为低利率引起资本外流使本币贬值,而本币贬值可以刺激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同时还可刺激出口行业扩大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可见,要实现内外经济政策的协调,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必须及时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以形成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加基点跟减基点的区别
1:加基点和减基点是指证券交易市场中的一种调整价格单位。
加基点是指在原有的价格基础上按固定比例增加,用于调整证券市场价格。
它是一种上涨的单位,表示价格增加多少。
例如,如果某只股票的价格是10元,加基点10基点,那么价格会增加1分,变为10.01元。
减基点是指在原有的价格基础上按固定比例减少,用于调整证券市场价格。
它是一种下跌的单位,表示价格减少多少。
例如,如果某只股票的价格是10元,减基点10基点,那么价格会减少1分,变为9.99元。
加基点和减基点的概念常用于证券市场的价格调整和波动计算中。
在实际交易中,它们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帮助投资者了解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同时,加基点和减基点还可以用于计算价格涨跌幅度以及市场指数的变化等方面。
在投资和交易过程中,准确理解和运用加基点和减基点的概念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向,进行风险管理。
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它们所表示的浮动利率不同。
加基点是指国家在进行借贷和谈判各种合同的价格时,用来表示价格变动的一个最小的单位。它通常表示一个很小的百分比,例如0.01%。加基点通常用于浮动利率,表示在基准利率上增加的固定点数。
减基点则相反,它是指在基准利率上减少的固定点数。同样地,基点也是一个很小的百分比,用于表示价格变动。
总的来说,加基点和减基点是相对的,它们主要用于表示浮动利率,其中加基点表示在基准利率上增加固定点数,而减基点则表示在基准利率上减少固定点数。
加基点和减基点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加基点是指在原有的数值基础上增加一个基点。
基点是一个计量单位,通常表示百分之一(1/100)的变化。
加基点可以用于表示某种增加或提升的程度。
例如,一个利率从3%增加10个基点,即变为3.1%。
减基点则是指在原有的数值基础上减少一个基点。
同样地,减基点可以用于表示某种降低或减少的程度。
例如,一个股票价格从50美元下降5个基点,即变为49.95美元。
因此,在于对原有数值的不同处理方式,一个是增加,一个是减少。
在实际应用中,加基点和减基点常常用于测量和比较不同变化的幅度或程度。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