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故事,汇率小故事
可口可乐的故事
1979年第一批可口可乐乘火车从香港运抵北京和广州,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已有35年发展历史,事实上在此之前,可口可乐早在1927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不过后在1948年撤出。在中国五十多年的经历中,可口可乐也发生了很多外人并不知晓的故事。
1.可口可乐曾叫“蝌蚪啃蜡”
1927年首次进入中国时,“Coca-Cola”的中文译名是“蝌蚪啃蜡”。独特的口味和古怪的名字,产品销量可想而知。上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在英国登报以350英镑的奖金征集中文译名。旅英学者蒋彝以译名“可口可乐”应征,被评委一眼看中。
2.北京的第一条生产线是从上海拆去的
解放前,可口可乐在上海设立装瓶厂,且很畅销。1948年,上海的可口可乐销量突破100万箱,成为当时美国境外第一个创下如此辉煌业绩的城市。随后,可口可乐完全撤离了中国。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当年可口可乐生产线被拆下来运往北京。据说,这就是北京的第一条汽水生产线。
3.以BENETRADE之名重返中国
1973年,可口可乐尚无法以美国公司的身份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为此,可口可乐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叫做BENETRADE的贸易公司,意为‘beneficial trading’ (有益的贸易),通过广州交易会等平台和中国做起家具和建材之类的贸易采购。1974年的广州交易会上,可口可乐通过BENETRADE与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开始建立联系。
4.尚方宝剑:副总理手书
1978年初,中国人对新生事物的看法还不明确,中粮总经理张建华力主将可口可乐引入中国大陆,中粮虽然没有中央的红头文件,但有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手写的一张纸条,意思大致是说可以进行此项工作,这张手书纸条成为中粮进行可口可乐引进工作的尚方宝剑。
5.曾是外国人独享的奢侈品
1979年1月,第一批3000箱可口可乐,从香港出发,乘火车前往北京和广州。根据当时可口可乐和中粮签订的协议,可口可乐仅可供应涉外饭店、旅游商店,销售对象只能是在来华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归国华侨和港澳同胞,每瓶售价四元(一个多美元),仅限以外币或外汇券购买。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可口可乐是“资本主义的象征”。
6.上海建厂遭抵制被迫落户北京烤鸭厂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