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工具有哪些,论述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有三种:需求调节政策(包括支出增减型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出转换型即汇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等。)供给调节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和资金融通政策(包括国际储备和国际信贷。)在这三种政策中,使用频率最大,变化最多,同时对国际收支调节效果最明显的政策就是需求调节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论述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1、公开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4、利率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5、汇率政策: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6、常备借贷便利工具: 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什么
具体如下: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
再贴现特点:
1.短期性。中央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再贴现票据一般在3~6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1年。
2.官方性。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不同于市场利率随供求变化而变化。
3.标准性或示范性。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是基础利率,其变动表示中央银行正在采取的措施和经济景气的变化,有一种告示效应。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从而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政策措施;
2、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
(2)调整法定准备率:法定度准备率是由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
(3)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