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定价原理,汇率的决定原理及讲解
汇率定价原理
利率与汇率的原理是基于利率平价理论。资本是逐利的,利差会带来跨境资本流动,而资本的利差套利活动会改变货币供需,而货币的供需则会改变汇率。
凡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利率和汇率,都存在套利机会,但在实际情况中这种套利机会不可能是无风险套利。
汇率的决定原理及讲解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的决定原理和讲解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汇率的决定原理
汇率的决定原理取决于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财政赤字、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较低、经济增长率较高、利率水平较高、财政赤字较小、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则该国的汇率通常会上升。相反,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较高、经济增长率较低、利率水平较低、财政赤字较大、国际收支状况不良,则该国的汇率通常会下降。
2. 汇率的讲解
讲解汇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指一种货币的单位价值。例如,美元的单位价值是1美元,而人民币的单位价值是1元人民币。货币单位会影响汇率,因为一种货币的价值越高,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就越低。
2.2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等于它们各自的价值比率。也就是说,如果一国货币的价值上升,则该国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下降,反之亦然。购买力平价是解释汇率决定原理的基本理论之一。
2.3 利率平价
利率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等于两种货币的利率之差。也就是说,如果一种货币的利率较高,则该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就较高,反之亦然。利率平价是解释汇率决定原理的另一个基本理论之一。
2.4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一种货币的汇率波动对另一种货币的汇率造成的影响。例如,一个国家出口到另一个国家的产品,如果该国货币的汇率下降,则该国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从而影响该国产品的出口。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为了避免汇率风险,通常会采用一些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例如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掉期交易等。
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A / PB。
假定t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P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
汇率有哪些标价方法
汇率是指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也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汇率标价法。
分类
汇率标价法主要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以及交叉汇率。
直接标价法是以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该兑换多少本国货币(1单位外币=X单位本币)。
在直接标价法条件下,外汇汇率下跌,意味着外国货币折算到的本国货币数额减少,说明本国货币在升值,外币在贬值。上涨则是本国货币贬值,外币升值。
间接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该兑换多少外国货币(1单位本币=X单位本币)。
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有所区别,外汇汇率下跌,说明本国货币折算到的外国货币增多,本国货币在升值,外币在贬值。上涨则是本国货币贬值,外币升值。
美元标价法是以美元为标准,来计算应兑换多少其他货币(1单位美元=X单位他国货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量的猛增,为了便于比价和交易,银行报价时常采用美元标价法。
交叉汇率是因外汇交易中常会涉及两种非美元货币的交易,而国际金融市场的报价多数是美元对另一种货币的报价。所以一种非美元货币对另一种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往往就需要通过这两种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进行套算,这种套算出来的汇率就称为交叉汇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