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危机,汇率暴跌,为什么不采取汇率管制
俄罗斯经济危机,汇率暴跌,为什么不采取汇率管制
说到卢布汇率暴跌,就得先了解俄罗斯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1992-1994年的内部可兑换制度,1995-1998年8月的有管理的“外汇走廊”浮动汇率制度,以及1998年金融危机中恢复到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来决定的自由浮动汇率制。期间,卢布虽然经历了几次汇率贬值危机,但之后并没有继续下跌,而是保持了十多年的稳定。
但是到2014年,卢布开始暴跌,俄罗斯迎来了经济危机。俄罗斯央行为了保证卢布的币值稳定,为了维持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实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大幅上调基准利率650个基点至17%,连续加息拉高卢布汇率,出手黄金美元等刺激卢布的汇率上涨,试图力挽卢布暴跌和大幅波动,但效果并不好。
这是因为近年来,作为能源依赖型的俄国经济,其经济增长和卢布汇率直接与国际石油价格挂钩。在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的70%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
而随着国际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急剧下跌,造成了俄罗斯国际贸易收入减少,外汇储备来源减少,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紧张,美元进款的减少导致美元需求上升,卢布汇率下降。
到了2014年春天,乌克兰危机爆发,继而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造成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并引发多轮经济制裁。
西方国家限制俄罗斯银行和企业在西方资本市场上融资及向俄罗斯出口关键产业的高新技术和设备,给俄经济造成严重困难,各项经济指标加速下滑。标准普尔和穆迪等西方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纷纷降低对俄罗斯国家的信用评级。
俄国内经济的下滑和外部压力的持续所造成的对俄经济不确定性的预估,导致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影响,不少外国投资者出售在俄企业的股份,并把资金撤走,2014年俄罗斯资本外流总额达到1540亿美元,从而增加了对卢布汇率下行的预期。使得卢布对美元汇率从2014年年初的32.66:1跌至2015年11月初的63.79:1,跌幅近半。
针对卢布汇率暴跌,俄罗斯并没有袖手旁观,它该做的都做了,央行是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外汇干预,但是并没太多成效。2014年10月,俄央行就向市场投放了290亿美元外汇,并一度承诺每当卢布跌出交易区间以外时就投入3.5亿美元。但后来俄罗斯基于防止投机、过度消耗外汇储备和支持实体经济贷款的考虑,央行放弃了自动干预政策。
对此,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也表示,现在不需要对俄罗斯的国内外汇市场实施严格管控,对外汇市场实施过去某个时期曾采用的严格管控也毫无意义,他们下一步解决方案将会基于市场机制。
针对各种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汇率管制很多时候都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管制只能管一时,中长期后果未必就好。外汇管制极易破坏市场信心,令人不敢将财产长期留在被管制的国家,反而会诱导财富长期向更自由的海外市场转移。
2014年俄国面对危机时,他们没有选择外汇管制,而是开始直接用外汇储备干涉汇市,损失外汇储备的同时效果不好,然后就大幅提升隔夜利率至17%。紧接着俄国央行宣布不打算实施外汇管制后,市场反而信心稳定,卢布从低点大幅反弹。随后俄国用美国对付金融危机的方式开始直接向大的银行注资救助,进一步稳定了市场信心,度过了最危机的时刻。
另外,卢布低汇率对于出口导向的俄国经济来说其实未必是坏事。后来卢布又再度贬值,但是比较有序地贬值,不是崩盘式的那种,市场经历住了考验,最终稳定下来,后来几个月俄国陆续降低央行利率,控制住了通货膨胀。虽然经济衰退了两年,但最终2017年俄国经济在美欧制裁下也能止跌回升,其通货膨胀率也控制到了5%,其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应该算是成功的了。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外汇管制能有效控制汇率的同时还能维护外汇储备,目前看起来效果也不错。不过代价就是人民币的自由化进程被延后,长期的影响很难说一定是利大于弊的。现在我国越来越不敢轻易开放资本自由流动和人民币自由兑换,虽然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但人为控制的汇率是否合理以及能否维持变成了极大的问号。
其实一国货币汇率最好遵从市场调节,太高或太低的汇率都会对经济有害。但是由于一些人(特别是网民)对人民币汇率掺杂了许多人为的感情,看到人民币坚挺就欢欣鼓舞,为击溃了人民币国际空头玩家大呼爽快,而一旦人民币贬值就会大骂国家乱印钞票。由于这些非金融因素的干扰,决策者似乎患上了贬值恐惧症,显得害怕人民币汇率贬值。这种心态或许会铸成错误的金融决策,错失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机。
俄罗斯经济危机,汇率暴跌,为什么不采取汇率管制?这个问题不错,主要是不好管,不能管,管不了。1.假如要管,大环境必须是闭关锁国,与外界贸易极少,类似于某些时代,这样几乎与世界脱节,损失更大。2.汇率的主要因素是纸质货币的大量发行、国内物资的产出量、国际贸易的结构及利润、国际地位的高低及前景逾期,汇率现实的反应了本国经济情况,假如人为操纵或人为干预也是暂时的、且投入也是巨大的。
阿根廷比索暴跌30%,是创纪录新低,为何阿根廷货币波动剧烈
阿根廷这次的比索暴跌,来自于民粹主义竞选人超预期初选获胜,对市场造成了冲击,但是实际上,这样波动的根源是阿根廷自身经济的问题隐患,以及全球经济周期下行的大背景。
首先从阿根廷本身经济来说,其发展本身就十分不均衡,并且受到了智利遏制出海口的抑制,因此虽然在经济周期较好时能够完成增长,但是债务问题和国内失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的外向性和对外依赖程度非常高,导致了阿根廷经济很脆弱,在冲击下容易产生下行波动。
其次,经济的大环境正在逐渐恶化,对阿根廷这样的外向型经济而言,外部需求放缓是经济衰退的重要诱因,再加上国际贸易环境的紧张,阿根廷经济本身就处于很敏感的时间节点。
第三,民粹主义竞选人、反对派领袖出人意料的当选,一方面对阿根廷未来对外贸易形势蒙上了阴影,另一方面则可能不利于在阿根廷投资的外资,因此外资恐慌性撤离是对比索冲击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阿根廷反对派执政后的稳定性担忧,这也是资金撤离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阿根廷被视为与土耳其最为相似的国家,自然也就是最危险的国家:通胀增速过快、积累了巨额经常账户和预算赤字。受土耳其里拉危机对新兴市场货币影响,以及对阿根廷反腐调查扩大的担忧,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一度下跌2.5%至30的水平,创历史新低。为了迫使阿根廷银行不再依赖短期融资,阿根廷政府此前宣布取消每日的美元拍卖,并表示将逐步淘汰其短期的Lebacs票据计划。随后,阿根廷央行意外宣布将7天Leliq利率上调500个基点至45%,并至少将此利率保持到10月,比索跌幅缩窄但效果甚微。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阿根廷央行已经是今年第4次意外加息。今年以来,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下跌35%,仅次于土耳其里拉。此前为应对汇率危机,阿根廷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500亿美元贷款协议,但IMF要求阿根廷两年内实现财政平衡,这将促使政府采取更加紧缩的财政政策。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