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汇率 > 正文

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已升至6.85。做外贸出口的朋友压力大吗

访客2024-02-28汇率45

人民币兑美元已升至6.85。做外贸出口的朋友压力大吗

这个很正常,说明美元货币超发的后果开始呈现了:美元超发,当然就会越来越不值钱,能换的人民币就少了。

疫情以来,美元已经超发了大约5万亿美元(国债从年初22万亿增加到如今接近27万亿),差不多相当于恐怖的35万亿人民币!想想我国何时在半年内内发行过这么多钞票?以前一个4万亿计划就不得了了!

此前几个月美元之所以反而变得值钱了,那是因为世界经济停滞,美元流动性变差,出现了“美元荒”(美元不够用),现在经济流动起来了,超发的美元慢慢泛滥起来。除非美联储现在就开始回收(缩表),但以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要使实现美元回流,美国政府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如无意外,美国政府还将继续增发货币(现在举棋不定),借债过日子。大量美元进入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将会不断涨价。对于价格不涨的商品,那是因为疫情等因素抑制了需求端(比如油价)。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的确不利于我们的出口企业。但是,对国家来说可不是这样,明摆着美元要大幅贬值,我们干嘛还换这么多美元回来?还不如手中多拿点实物(比如黄金、石油),当美元继续恶化,手中有“粮”比一堆废纸管用得多。还有就是,贸易战以打起,我们跟美国人做生意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手中还有必要持有几万亿美元吗?所以,未来大概率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

尝试一下跟哪国做生意,收钱就收该国货币,付钱就付人民币吧。希望中国的“外汇”真的是各国的货币,而不是清一色的美元。

人民币近期的确升值严重,从最低7.19到目前的6.85,短短的3个月时间,升值了4.5%左右。对于做外贸的朋友来说,还是要看你具体的产品和行业,很多产品行业对价格非常敏感,而一些行业则对价格不敏感,也未必一概而论。

人民币近期的升值,主要原因shi:第一,全球货币宽松,而想对我国则在降息和宽松方面比较“克制”。这就导致了人民币相对美元出现了“相对升值”。

第二,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尤其是对美顺差保持,7月我国对外顺差达到了5000亿人民币的水平,而对外顺差,意味着外汇流入和外储的高水平,也会导致国际资金流入。

第三,相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速目前是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这就导致了世界的投资资金流入“大中华区”的资金增发,从而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而至于对外贸的影响,应该说多数外贸行业都是“面临升值压力”的。但是,和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对比,疫情的特殊全球环境下,对外贸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其他时期有所不同:

第一,比如一些主要的大宗商品,比如电子通信,汽车零部件等对欧美最大的外贸行业,多数存在“汇兑损益”也就是升值损失。

第二,对于纺织等价格敏感型行业,长期都受损与“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导致这个行业退出的逐步增多。

第三,一些价格不敏感的行业,比如我的朋友做成人用品的,目前订单激增,级别稳定略有上浮。甚至目前比之前的几年赚钱更轻松。我朋友笑称现在是“躺着赚钱”——订单稳定,内地工厂求着订单,也不需要额外开发特别多的新型号,供应链也不需要频繁谈判价格。

因此,总体来看,特别是在“大选期间”,我国汇率升值还会保持,主要是对美顺差造成我国存在“被摩擦”压力,而主动被动都存在升值需要——叠加上述的因素和美国大选期间汇率升值的历史汇率。

人民币的升值对刚刚从疫情中恢复的中国出口企业肯定是很大打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短短二个月之内从7掉到6.85左右,对今年本受疫情打击的外贸企业带来另一重外部打击。这种打击体现在疫情恢复初期接单时汇率处于7附近,而在二个月后交货后收汇时实际汇率已掉到6.85,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外贸企业必须接受的净利减损。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广大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来面临疫情带来招工难,接单难,交货难的情况下,微薄的利润又被汇率风险砍去一大块。大量的微小型外贸工厂倒闭在所难免,能够继续存活下去成为广大外贸人心愿甚至是一种奢侈的愿望。

我就是做外贸的企业,我经历过汇率升值17年夏天0.2-0.5(2-4个月内),也经历过贬值6.8-7.1。如果汇率从6.9到6.8,升值0.1(企业利润损失1.5%),1万美金换人民币损失1000元,如果升值0.2,0.3呢(企业利润损失3-5%),一个外贸订单5万美金计算,已经接的订单损失在10000到15000元/单,本都保不了,后续订单涨价,客户不接受,外贸停滞,工厂经营困难,开源节流,工作减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