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汇率 > 正文

汇率

中美利差变化与人民币汇率趋势,中美利差收窄影响

访客2023-05-14汇率157

本篇文章给各位分享中美利差变化与人民币汇率趋势,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录:

人民币持续贬值,汇率重回“6.5时代”,未来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迎来年内的首次调整!4月25日,据央行官网,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央行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悉核余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因人民币的连日贬值,央行此时操作外汇降准也引发热议。据悉,4月19-22日的4个交易日内,人民币汇率出现连续贬值,时隔多月重新回到6.5时代。

具体来看,4月25日早间,人民币汇率延续了上周的贬值走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单日下调逾300个基点,触及6.49关口。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在岸人民币日内跌破6.57关口,为2021年4月以来首次;离岸人民币跌破6.60关口,为2020年11月以来首次。

“央行根据市场情况适度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工具,一则增加外汇供给调节外汇供求促进市场平衡;二则释放外汇市场’稳’的信号,避免市场超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此次央行提前进行预调微调,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按照2021年底我国外汇存款余额9969亿美元计算,央行此次下调1%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大约释放96.7亿美元的流动性。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缴存至央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也是央行调节外汇市场供求的重要工具之一。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释放外币流动性,市场上外汇供给增多,外汇面临贬值,人民币则面临升值。

在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消息传出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声而涨,短线拉升。Wind数据显示,离岸人民币对氏枯美元汇率由6.60升值至6.57,升值近300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也从6.56升值至6.53,同样升值近300个基点。随后,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调贬,截至4月25日21时20分,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5915,日内跌幅为0.98%;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5604,日内跌幅为1.12%。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屡破新高。这一背景下,央行也分别在2021年5月、12月两次出手上调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5%纍计上调至9%。

而在2022年3月中旬以后,美联储连续释放了鹰派信号,美元指数持续走高,人民币贬值压力显现,期间甚至出现了12年以来首次发生的中美利差倒挂。在人民币持续贬值引发跨境资本外流等方面的担忧时,监管将采取哪些工具稳定汇率预期,也让市场猜测纷纷。

在4月22日召开的“2022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美联储加息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变量,但是根本因素还是自身宏观基本面和市场基础。就中国来讲,近年来中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有基础和有条件适应本轮美联储政策调整。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调整,但外汇市场总体平稳,后续仍然需要高度关注和警惕美联储超预期紧缩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走势。

管涛指出,只要近期国内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经济复苏前景明朗,市场信心恢复,外资随时可能回来。保持汇率政策灵活性,对于增强外国投资者信心非常重要。

在谈及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走势时,周茂华认为,国内针对经济困难及时出台政策、靠前发力,经济有望运行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外贸韧性足。从趋势看,人民币汇睁滚率短期波动不改平稳运行格局,人民币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强势双向波动;从中长期看,我国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会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根本支撑。

王春英也在会上强调,下一步,中国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外汇局也会密切关注外汇市场形势,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跨境资本有序流动,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9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贬68个基点,这意味着什么?

根据中国银行最新消息称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调68个基点,此次积淀的下调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金融机构对于外汇资金的运用能力,各个下调机构在外汇存款方面的准备金率在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外汇准备金的数额从原先的9%下降到8%。此举意味着我在汇率流动性上得以改善,扩大本币和外币的利差,可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的平稳发展。

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调贬68个基点也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外汇利差被扩大,可有效改善境内和境外的外汇流动性,可以使得我们进一步提升对银行外汇的资金使用能力,且外汇的形式变化也可以从这个变动的数字中看出。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使人民币的汇率稳定下来,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贬下调也与美联储接连宣布加息有很大关系,美联储致力于提高本国货币的利率并使之处于高位,由此来降低通胀率。不过随着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的幅度大规模下挫,美元指数持续升高。此举并培李不意味着人民币衫慎处于快速贬值的态势,只是人民币的基本面韧性和超强预紧收缩期下降,美元的指数明显出现走强。中美利差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出口方面对于人民币的汇率支撑边际在不断减弱。

虽说目前人民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贬值压力,但是央行也在积极调整,不断稳住汇率,至于对配塌迟美元的中间价调下降只是短期的,且央行不断对外释放稳汇率的信号,虽然外部经济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美元的指出到后期升值的可能性很大,无需过多担心。中国经济的走向还是平稳的,人民币的贬值也只会是短期的,稳住汇率才可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的稳步向前发展。

人民币对美元可能超贬吗

可能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再度引发市场关注。截至9月8日,美元兑人民币收盘报6.96,临近“破7”的关键关口。从年内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幅度已达到8.46%。虽然人民币对扮哗美元汇率显著走弱,但对一篮子货币依然保持稳定。这表明目前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主要是由于强美元所导致的,而非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结构性恶化。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次美联储的加息紧缩周期都会触发资金流出新兴市场,美元走强使亚洲新兴货币承压。在主要的亚洲新兴货币中,人民币并非唯一对美元贬值的币种,年内主要亚洲新兴货币对美元贬值幅度相近。

从近期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回到由美元指数主导的局面,即美元走强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弱。在2021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的时间段内,美元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曾呈现分化走势,形成美元指数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步走强的情况。而自今年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开启贬值通道之后,美元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再次由负转正,并于8月达到87%的强相关性。

美联储的政策立场是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卖烂期的重要因素,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杰克逊霍尔讲话是近期汇率市场的主导因素。鲍威尔重申美联储对通胀的强硬态度,即使经济衰退也在所不惜,并表示紧缩性的厅配行货币政策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从中美利差和利率平价的角度来观察人民币汇率走势。我们的预测结果显示,9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值为6.64,显著低于当下6.98的汇率水平;明年3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值为6.97。我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存在一定升值压力。

对人民币汇率无需过度悲观。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有所增强,汇率弹性有所增加。以2020年新冠疫情为例,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冠疫情列为全球大流行病之后,避险情绪升温推动美元指数快速上升,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度破7。然而,2020年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显著改善,人民币汇率开启升值趋势,并延续至今年一季度。目前,央行通过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汇率市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双双发力进行逆周期调节。随着后续我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回升。

正文

1、人民币对美元承压,但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再度引发市场关注。截至9月8日,美元兑人民币收盘报6.96,临近“破7”的关键关口。从年内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幅度已达到8.46%。

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走弱,但对一篮子货币依然保持稳定。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CFETS人民币指数来看,截至9月2日,人民币指数为102.02,年内下降幅度仅为0.4%。

从人民币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来看,年内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最大,对日元和英镑升值幅度最大。其中,年内人民币对日元升值13.64%,对英镑升值7.41%,对欧元升值3.56%。

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同样涨跌不一。其中,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年内跌幅最大,达到23.05%;人民币对土耳其里拉升值幅度最大,为27.99%,其次为匈牙利福林和波兰兹罗提。

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回到由美元指数主导的局面

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突破110点位。9月5日午间,美元指数一举突破110大关。9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于110.24,创20年新高。在之后的交易日内,美元指数盘中突破110的现象时有发生。

美元走强对亚洲新兴市场货币形成压制,主要亚洲新兴货币对美元贬值幅度相近。从历史经验来看,每次美联储的加息紧缩周期都会触发资金流出新兴市场,美元走强使亚洲新兴货币承压。在主要的亚洲新兴货币中,人民币并非唯一对美元贬值的币种。截至9月2日,韩元对美元年内贬值幅度为12.4%,泰铢对美元贬值9.1%,印度卢比对美元贬值6.5%,马来西亚林吉特对美元贬值6.7%。斯里兰卡卢布年内对美元贬值幅度达到42.9%,这主要是由于斯里兰卡自2019年以来连续遭遇复活节恐怖袭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地缘冲突等一系列内外部冲击,在此背景下,斯里兰卡原本脆弱的经济走向崩溃:到期债务无法偿付,基本生活物资无力进口,通货膨胀失去控制。

从近期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回到由美元指数主导的局面,即美元走强则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弱。根据我们的测算,美元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连续12个月内的相关性通常在80%-90%区间,而在2021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的时间段内,美元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呈现分化走势,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由正转负,甚至一度达到-78%,形成美元指数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步走强的情况。我们曾在《2021人民币汇率年报——人民币汇率是否高估?》一文中指出,2021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较强的顺周期性和单边升值预期,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可能存在超调的可能性,并成为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期逆转的风险来源。自今年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开启贬值通道之后,美元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再次由负转正,并于8月达到87%的强相关性。

3、鲍威尔的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讲话是近期汇率市场的主导因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再次对打击美国通胀展现出了强硬的态度,表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持续一段时间。美国中部时间8月26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作开幕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恢复价格稳定需要一些时间,我们需要强有力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供需平衡。降低通胀可能需要维持一段时间低于趋势的增长,劳动力市场状况将出现疲软。虽然更高的利率、增长放缓和疲软的劳动力市场会降低通胀,但他们也会给家庭和企业带来一些痛苦。这些都是降低通胀的代价,但未能恢复价格稳定将意味着更大的痛苦。”针对美联储的后续货币政策,鲍威尔指出“恢复价格稳定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紧缩性的政策立场。历史经验表明,过早放松政策是不可取的。”

从年内来看,美联储的态度是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期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在岸与离岸汇率的偏离度来衡量市场对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期,正值表明升值预期,负值表明贬值预期。偏离度数据表明,今年主要有四个时间节点能显著反映美联储政策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一是美联储在3月16日议息会议上正式拉开此轮加息周期的序幕,3月会议的利率点阵图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对于今年的加息次数预测由去年的3次提高至7次,鲍威尔在会后表示年内将公布“缩表”进程;二是美联储5月4日公布《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计划》,自6月1日起以可预测、渐进的方式减少证券持有量,收缩全球美元流动性;三是美联储6月15日再次显著提高对于年内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范围;四是8月26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的鹰派讲话,重申美联储对通胀的强硬态度,即使经济衰退也在所不惜。在这四个时间节点附近,离岸市场均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做出明显反应,其中尤以“缩表”带来的影响更大。

4、从中美利差看人民币汇率的后续走势

正如我们在前文中论述的,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元指数是主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从中美利差的角度来观察后续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1)从中美利差看6个月后的人民币汇率

根据我们的测算,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对于6个月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我们的测算结果显示,9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均值为6.64,显著低于当下6.98的汇率水平;根据9月前6个交易日的数据,中美利差均值为-63.93bp,我们的结果显示,明年3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值为6.97。

2)从利率平价看汇率走势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同时投资者为对冲外汇风险,通常会在远期买入低利率国家货币并卖出高利率国家货币以锁定远期汇率。在理想情况下,低利率国家货币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投资者通过不断在即期与远期之间进行套利,直至远期与即期汇率的价差与两国利差相等。

我们通过观察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和远期汇率以及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来观察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自7月下旬起,经中美利差调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即远期价差持续为正,表明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存在一定的升值压力。

3)对人民币汇率无需太过悲观

从中美利差和利率平价的角度来看,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存在超贬的可能性。虽然市场不断讨论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破7”这个议题,但汇率所谓的关键点位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目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和强美元的背景下,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存在一定的恐慌情绪,放大了汇率的波动。

对人民币汇率无需过度悲观。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有所增强,汇率弹性有所增加。以2020年新冠疫情为例,自WHO宣布将新冠疫情列为全球大流行病之后,避险情绪升温推动美元指数快速上升,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度破7。然而,2020年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显著改善,人民币汇率开启升值趋势,并延续至今年一季度。在美国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依然保持了稳定,这表明目前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主要是由于强美元所导致的,而非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结构性恶化。目前,央行通过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汇率市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双双发力进行逆周期调节。随着后续我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回升

人民币升值意味外汇汇率发生怎样变化

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汇率升高,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汇率上升)。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值钱了,可以兑换更多外国货币,也意味着可以购买更多国外商品。进口产品和原材料,可以花更少的钱,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导致人民币资产价格上涨。

升值会使出口受到冲击,因为人民币价格兑换成外币的价格比一起升高了。出口价格升高,自然订单会减少。出口企业受到冲击,甚至倒闭,工人会大批失业。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的外汇资产贬值、缩水。

扩展资料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是决定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各种收支的总和。一般来说,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应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着汇率的变化,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本币贬值和外币升值,即汇率上升。相反,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汇率下降。应当指出的是,总体上,国际收支的变化决定了汇率的中长期趋势。

2、国民收入。如果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对货币的额外需求将增加货币价值,导致外汇贬值。当然,由国民收入变化引起的汇率是在贬值或上升,这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化的原因。如果通过增加商品供应来增加国民收入,那么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得到加强,汇率将下降。

如果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或扩大总需求来埋睁唯增加国民收入,那么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扩大进口不可避免地会满足过剩的需求,这将增加外汇需求,提高外汇汇率。

3、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率是汇率变动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发行过多的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流早虚通的货币量超过了实际需求,就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并使其相对于国内市场贬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国内市场的贬值必然导致外部贬值。由于汇率是两国货币的比较,货币发行量过大的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较低,因此在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时,必须支付比本国货币更多的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 弯培——汇率变动

跪求“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

中国政策

中国自1994年后一直保持着顺差,且顺差呈上升趋势,2006年达1770亿美元。这种贸易差额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因此,应采取内外两类不同的政策加以解决。

在外因方面,主要是美国对华的三大政策,即出口管制政策,武器禁运政策和非市场经济地位政策老旦造成的。中国的外贸顺差,其实仅仅是对美国的顺差。中国的顺差1995年为167亿美元,其中对美顺差74.9亿美元,占45%;2000年为297.4亿美元,其中对美顺差241.1亿美元,占81%;2005年为1020亿美元,侍源扰而对美顺差达1141.7亿美元,超过总体顺差121.7亿美元。这就是说,中国除对美保持顺差外,对其他所有贸易伙伴来说,总体上还处于逆差境地。由此可知,所谓解决中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主要就是解决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而这个问题是由美国实施的上述三大政策造成的。

在内因方面,主要是在三个低政策,即人力成本低、裂脊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的基础之上催生的人民币币值低造成的。中国的外贸顺差不能反映出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很强。如果改“四低”为“四高”政策,中国的贸易顺差将立即消失。当然,这样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肯定行不通。至少要分两步:先解决前三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治理环境;然后,再使人民币逐步升值。这样将有助于协调国内外的利益关系。汇率是货币的价格,是一切商品的总价格。中国应尽快解决劳动力价格过低、资源价格过低、环境价格过低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显出人民币币值的真面目,以平息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顺差等问题的争吵,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平衡。

就是说--人民币增值越快,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就会上升,外企的成本就会上升,对外资引进就越不利,中国的GDP就会受到影响,如同当年的日本。

为什么中美利差缩小会导致什么结果

中美利差快速缩小的好扰根本原因是两国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美国自2015年底开始进入加息周期,现在还在密集加息的轨道上运行,然而中国自2018年开始已经不陪美国玩了。中国国内的利率水平自2016年底以来先是上升后来是下跌。所以两国利率一升一降之间出现的结果就是中美利差缩小。

最新相关资讯 打开app查看

老实说,现在中美利差的不断走低,对人民币汇率确实是一大利空,但是并不见得就是致命的影响。如下图,利差与人民币汇率间的走势多数情况下是截然相关的:利差扩大,人民币贬值;利差缩小,人民币升值。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有意思的事?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国内的钱是印多了还是印少了没有完全反映在利率上,比如2010年中国国内广义货币M2增速是19.70%,但当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也仅有2%,基本上是历史最低水平。

未来人民币汇率更多地取决于美元指数以及中国央行对人民币的态度。

近期我们看到了,央行宣布将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从0上调至20%,这是对抗人民币贬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不意味着人民币马上止跌,但至少我们看到了货币当局的态度。

对股市来说,汇率对它的影响肯定会有一些,但近期的股市大跌人民币贬值肯定不是主因:多数情况下,短周期(3个月内)人民币和上证指数呈现同步的关系。长周期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人民币贬值,股市下涨,反之则上涨):人民币贬值的初期,大量的热钱流出,股市、楼市等资产导致价格大跌。

2、第二阶段(人民币贬值,股市上涨或走平):随着人民币的下跌,以人民币标价的资产(股市、楼市)越来越便宜,资金出于逐利需要,开始涌向股市。

对于国内的A股,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从历史经验上看,股市急速大跌后基本不数袜拦可能出现反转,更大的可能是继续下跌寻找底部,或者在区间内横盘,夯实底部基础,现在看来,第二种情况更大些。

对于人民币汇率,我一薯胡直认为,适当的贬值并不是件坏事(当然,前提是不出现资本外流),中国目前广义货币是177万亿,几乎是GDP的两倍,市场上的钱过多没有相应的GDP作为支撑结果就是需要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维持高估的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贬值最好,如果其他国家不反对的话。

关于中美利差变化与人民币汇率趋势,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