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汇率体系是
现代国际汇率体系是
汇率机制由主权国家决定,大致上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制、钉住汇率(或固定汇率)、混合汇率制(即前两者的过渡类型)。
如果汇率制度为自由浮动汇率(free-floating exchange rate),那么汇率就完全由市场决定,也就是由两种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对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而言,其货币对外币的汇率由金融市场状况决定,其中商业银行扮演关键角色,央行则持放任态度。
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意味着该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保持不变。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他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就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改革开放后,中国也长期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长期保持在8.27:1的水平。
目前,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或者完全固定汇率制度基本不存在,大部分国家都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差别只在于有的国家央行干预少,有的国家央行干预多,也就是浮动多一点,还是管理多一点的区别。
浮动多一点的: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强势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随时会出售干预,防止过度升值或过度贬值。
管理多一点的:钉住浮动汇率制度(peged-floating exchange rate)。(1)爬行钉住(Crawling peged)汇率制度。平时汇率固定不变,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央行适时调整汇率。爬行钉住汇率制度结合了固定汇率制的稳定性、浮动汇率制的灵活性,适合于通胀率较高的国家,有助于通过调整汇率,维持出口竞争力。
(2)有波幅的钉住汇率制(peged bands)。本币钉住一种货币或一个货币篮子,汇率在中间价上下区间内浮动,波幅固定。
(3)有波幅的爬行钉住汇率,在特定时期内,汇率可以在特定波幅内浮动,结合了爬行钉住和有波幅钉住汇率的特点。
(4)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政府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锚货币)按照固定汇率兑换;本国货币的发行必须以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前提,确保本币与锚货币能够随时按固定汇率兑换。
货币局制度实质上是取消了货币主权,本币成为锚货币的衍生货币。香港回归前就实行了和美元挂钩的货币局汇率制度,而殖民时代很多殖民地也实行和宗主国货币挂钩的货币局汇率制度。
汇率超调为什么会发生,国际金融
开放经济浮动汇率下,当采取货币扩张政策,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使得国内利率下降,资本流出,本币贬值,于是IS曲线向右内生移动与LM,CM线交于一点。但还没完,因为前面的过程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基本凯恩斯情况下,价格水平会上升,因此LM曲线会向右移动,同时IS曲线内生移动。然后因为产量仍然高于充分就业时产量,使得名义工资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直至产出恢复充分就业时的水平。最终如古典框架语言的,价格水平和汇率等名义变量与开始的货币供给同比例增加,产出等实质变量不变。
上面说为使第一次IS曲线移动到与LM,CM线交于一点,汇率上升可能超过最终的汇率水平,短期汇率变化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长期变化,这取决于产量对实质汇率变化做反应的灵敏度。如果总需求对实质汇率贬值的反应不太灵敏,那么汇率的初始贬值幅度就可能比较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